第A10版:影视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军事电影期待下一个“百看不厌”
大师远去,
电影恐怕只剩下形式
《家有儿女》:
让国产剧更加“老少皆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事电影期待下一个“百看不厌”

阿 昕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电影了,而电影中又是最喜欢看“打仗的”,也就是现在说的军事题材电影。有一部叫《南征北战》的老电影,那时我们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还有《地道战》等等,都是百看不厌。当然那时电影少,别无选择也是一个原因。而时下的中国电影非常活跃,但其市场却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占领了,他们哭哭闹闹、打情骂俏,与战争电影中顶天立地的英雄相去甚远。时下“打仗的”电影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特别好看的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从中国电影诞生那一天起,军事题材影片就绽放出了独特而绚丽的光彩,并且在电影艺术的百花园里长盛不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作品对革命战争的表现更是凸显特色,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上甘岭》、《英雄儿女》、《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侦察兵》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军事题材影片进入创作高峰,从1991年开始,《大进军》、《大转折》、《大决战》等鸿篇巨制以及表现历史上几次重要战争题材的《秋收起义》、《济南战役》、《南昌起义》等层出不穷。

  此外,对于和平时期军事题材的表现也不乏一些特色之作,比如近年来拍摄的《冲出亚马逊》、《迅雷之旅》等等。这些影片不光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电影的技术、制作、工艺上也大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之势,特别是对高新数字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和加强了电影的精彩程度,无论是《横空出世》、《惊涛骇浪》还是《我的长征》,数字特技营造出的宏大场面越发震撼人心。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今天的百万雄师,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辉煌80年。构成一代人成长记忆的军事题材电影,能否被现在的年轻人喜爱呢?

  拍摄于1957年的《柳堡的故事》,至今魅力不减,依然深受观众的喜欢,究其原因,就是它的艺术生命力不仅在于用优美动人的插曲、用“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军人的爱情,更在于它传达出了战争环境中的一种人性美。这一点也很值得拍军事题材的电影人借鉴学习。 

  目前的新电影虽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也存在电影创作明显落后于电视剧创作的情况,且一些影片对主题的把握缺乏力度和深度。军事题材电影如何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将主导意识与娱乐元素、艺术性与商业性进行有机融合,现在看起来还是一个难题。

  和平时代的人们其实更渴望看到“打仗的”电影,来满足关于英雄的梦想。军营生活曾是很多人年轻时有过的梦想,军事题材电影应多表现人物的个人情怀,给观众一种个性化的体验、一种草根情怀,这样才会使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活,更接近生活中的年轻人,让观众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军事题材电影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来关注。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