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佯狂少年从政路
史上可曾有西施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2007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佯狂少年从政路

  春秋时代是一个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高手云集、群英荟萃的人才大军中,范蠡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范蠡,字少伯,楚国人。大约公元前536年出生于楚国宛郡三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范蠡出生于一个清贫之家,没有什么政治背景,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博览群书,广交朋友。这个人最为奇特的是行为举止,很多人把他当成神经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痴一醒一狂生

  《越绝书》中记载范蠡:“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就是说范蠡青少年时期经常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清醒,当地人把他看作一个狂生,都不愿意与他说话。但是,他看问题却像圣贤一样明察一切。《史记》也记载范蠡“佯狂倜傥负俗”,疯疯癫癫的,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之所以这样,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范蠡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的、独到的看法,但是他的这些看法一般人不能理解,所以他干脆就不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人们就觉得他另类了。

  第二个原因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一定的关系。当时有一批人崇尚道家,崇尚自然人格,不雕琢,不遵守礼法,生活随意自然,而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很丰富,极富想象力。范蠡很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范蠡这样做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范蠡常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很想参政,想施展才华,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于是他就作出一些怪异的、特殊的事,以引起官府的注意。

  ■政坛双星一拍即合

  举止荒诞、行为怪僻的范蠡,根本无法为常人所理解。因此,他经常被别人当成是神经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的人,却受到了当时的名士文种的追捧。

  文种,字子禽,有抱负,一直想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一番事业。一天,时任宛县县令的他让一个小吏去三户找范蠡,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小吏就回来了,向文种汇报说:“范蠡是本国狂人,有病。”文种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听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必然会遭到无端的讥讽,而内心有独到见解的人必然为许多人所不理解,也被他们所诋毁,这些你们是根本不懂的。文种说完这番话后,就带着几个人亲自到三户请范蠡去了。

  没想到范蠡得知文种来了却避而不见,文种只得扫兴地回去了。还有一个说法是范蠡看到文种来了没有躲藏,而是趴在一个狗窝的旁边,冲着文种“汪汪汪”地学狗叫,弄得文种很尴尬。文种拂袖而去,但范蠡却相信文种还会来找他。

  有一天,范蠡估计文种要来找他了,就跟嫂子借了哥哥的衣服帽子。时隔不久,文种果然来了,要见范蠡。范蠡这一次不再藏了,他非常郑重地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和文种见面。史书记载,这次范蠡就像换了个人一样,“进退仪让,君子之容。”文种对范蠡也很尊敬,二人“扺掌而谈”,滔滔不绝地说那些称霸、称王的治国之道,相谈甚欢,当即决定一起共事,一起施展才华。

  范蠡的做法确实不可思议。明明文种是求贤若渴,处心积虑地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范蠡就是不按常规出牌,或是避而不见,或是装狗叫。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文种丝毫没有受到第一次来访时遭遇尴尬的影响,还来见范蠡。而这次,范蠡又一次出人意料,以“君子之容”彻底征服了文种。那么,对比前后两次截然不同的表现,范蠡究竟要干什么?

  第一次范蠡不见文种的原因可能是他觉得自己出身低贱,没有勇气和文种见面,因为史书记载,范蠡家里没有做官的,这可能是一个贫寒的人见到高官时的一种心态。另一种可能是范蠡想考验一下文种,看看文种是不是真把他当做人才。如果文种真把他当人才,就一定还会来。

  ■得知吴国有个伍子胥

  范蠡和文种,一个是狂放不羁满腹经纶,一个是胸怀壮志才华横溢,春秋时代最耀眼的政坛双星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离开楚国。楚国是个大国,长期以来和北方的晋国并称为南北两大强国,不断争斗。但是,楚国在范蠡那个时期已经逐渐衰落,所以,他们觉得应该到外面去谋求发展。

  范蠡作了一个形势分析,说“见霸兆出于东南。”预测今后的霸主在东南方向,也就是吴越之地。他的这番话得到了文种的赞同,两个人决定到吴国去。

  范蠡和文种生活的时代,除了最强大的楚国和晋国之外,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实力较弱的诸侯国,吴国虽然在实力上不如楚晋两国,但物产丰饶,地理位置优越,国势处于上升期,因此,范蠡和文种决定到吴国去寻求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计划,可他们在向吴国行进的过程中,听说吴国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史书上记载,伍子胥“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是一位奇才。除此之外,吴国还有一位高人孙武。孙武是齐国人,是著名的军事家。他和伍子胥同在吴国,共同辅佐当时的吴王阖闾。因此范蠡和文种认为去吴国可能没有陈述治国方略的机会,才干发挥不出来。

  ■在越国走上从政路

  面对这种情形,范蠡决定改道去越国。他认为越国和吴国的社会风气和国家形势差不多,将来要争霸的非吴则越。文种同意范蠡的意见,于是两个人来到越国。

  越国历史悠久,但实力较弱,别说与楚晋两个霸主相比,甚至连吴国都不如,其他的诸侯国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偏于东南一隅多年。但范蠡和文种认为,虽然越国实力很弱,但它的基本条件在诸侯国中仍属上乘,物产、气候、人力和吴国有很大的可比性,假以时日,越国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两个人毅然决然来到越国。到了越国后,越王允常很欢迎他们。可是不久,他们就遭到了越国大夫石买的诽谤。石买嫉妒范蠡和文种的才能,就对越王说,一个拿自己的美色到处招摇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一个拿自己的知识到处宣扬的文人也不可靠。范蠡和文种无端来到咱们国家,恐怕不一定真有本事。

  这件事传到了范蠡和文种的耳朵里,范蠡怒不可遏,他是性情中人,也不屑于找越王解释,一怒之下离开了越国。文种比范蠡沉得住气,他找到了越王,说世有高才,必须承担人们的讽刺和诋毁,请大王三思。文种的话打动了越王,他赶忙派人把范蠡请了回来。越王不偏听偏信,任人唯才,让范蠡感觉到这里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决心留下来。

  越王允常是越国杰出的君主,在位60多年,是越国20多代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他的领导下,越国逐渐由弱变强。后来,允常与吴王阖闾结怨,点燃了吴越争霸的战争烽火。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去,他的儿子勾践即位。这一年,范蠡大约40岁,正是人生的成熟期,所以被封为越国的上大夫,从此走上从政之路。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提供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