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41岁的霍元甲只身来到西方人眼中的冒险家乐园上海。在这座多处标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城市里,霍元甲摆开擂台,邀请外国武师比武。然而时间过去了10多天,那些曾经横行街头的外国武师却没有一个敢登上擂台,霍元甲和迷踪拳由此名震上海滩。
■扑朔迷离的迷踪拳
2007年夏日的一个早晨,霍元甲的后人、曾孙霍自正应邀来到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当他踏进校门时,学员们正在鼓声中操练迷踪拳。这一天,对霍家迷踪拳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迷踪拳已被正式确认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霍自正介绍说,迷踪拳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掌握却不容易,故迷踪拳有“学会三天,练好三年”的说法。迷踪拳最大的特点在于全身动作与局部的变化常常出人意料,往往会令对手难辨踪迹。
据资料记载,霍元甲死后被安葬在故乡——天津附近的小南河村。如今,霍家依然有后人生活在这里。在离小南河村不远的于台村,记者见到了一位目前最年长的霍氏迷踪拳在世传人,看到了他收藏的迷踪拳拳谱。这份拳谱的出现为我们揭开了迷踪拳的奥妙:迷踪拳在实战中不但要求全身浑然一体,还要求在把身体各个部位的爆发力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保持相互间的依托。
在山东郓城,记者又寻访到霍元甲的另两位传人,他们向记者展示了迷踪拳的第一路和第二路拳法。迷踪拳的名字正像它的招式一般扑朔迷离,很难找到“迷踪”二字的蛛丝马迹。迷踪指的究竟是什么呢?
霍元甲的两位传世弟子告诉记者,现传于世的迷踪拳共有5个套路,江湖上称五路迷踪拳,而迷踪拳的第一个看家绝招就叫做“抹腮扪心”,用的是声东击西的道理,出拳之前先引开对手的注意力,再趁其不备使出凌厉的杀招。这虽然是各门派共有的招式,但迷踪拳的声东击西有所不同,飘忽不定并非要害所在,紧接上来的腿脚才是致命的绝杀。令人难辨踪迹一直是霍氏迷踪拳出奇制胜的奥秘,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迷踪拳的许多动作表面上看来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武术的要求,但在实际较量中却能一招制胜。
■身体单薄却偷学武艺
人们对于迷踪拳好奇,是因为它神秘的招式和让人难辨踪迹的武学渊源。在中国武林,迷踪拳为什么特立独行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迷踪拳的起源找到答案。迷踪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拳由当年梁山好汉燕青所创,因为燕青踏雪无痕,因此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迷踪拳的鼻祖其实就是春秋时代以用兵诡异著称的军事家孙武。从以上传说来看,迷踪拳应该是诞生于山东的一个北方拳种,并不出自天津,那么,霍元甲和迷踪拳又怎么会与天津有关系呢?中国武术历来强调南拳北腿,作为典型的南方拳种,霍氏迷踪拳又怎么会变得腿法凌厉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从霍元甲家族的迁移历史中找答案了。故事发生在天津的杨柳青古镇,这个镇最早出现于宋代,但那时的杨柳青并不以年画闻名,只是宋辽边界上一座戍边的兵营。杨柳青旁有一个以尚武闻名的古老村庄小南河,在这个村子里,张、马、边、霍是大姓人家。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这个京津大地上的小村庄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诞生了一代武林英雄——150年前,霍元甲出生在小南河村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
当年,两手空空的霍氏先祖大约是从东北逃难来到小南河的,生存成了当时霍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正巧此时朝廷开始在天津建卫设城,杨柳青一带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霍家先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从给别人看家护院到创建自己的武馆,霍家在小南河逐渐站稳脚跟并兴旺起来。不知不觉许多年过去了,霍家迷踪拳传霍元甲时已经是第七代了,但靠武术传家立业的父亲却并不想教霍元甲学习迷踪拳,原因很简单:霍元甲小时候经常生病,身体不够健壮。没想到身体单薄的霍元甲却偏偏爱上了武术,总是偷偷学习父亲的一招一式。
■独门绝招名扬天津卫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港外的大沽炮台后迅速攻占了北京城,紫禁城成了占领者炫耀武力的阅兵场,整个燕京大地弥漫着国破家亡的悲伤情绪。国门洞开之后,天津成了外国租界最多的城市,许多西方武士在天津为非作歹。作为当时天津的武林高手,霍元甲和这些外国武士之间的较量已不可避免。1901年,有一个俄国人在天津的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立即来到比武现场,据说只用了迷踪拳“抹腮扪心”这一绝招就轻松战胜了对手。“抹腮扪心”用现代武术的技巧来解释,就是先用假动作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当对方精神稍微有所转移便迅速出直拳击杀。
一时间,霍氏迷踪拳名声远扬,霍元甲开始有了新想法:用家传绝技迷踪拳帮助国人抵御外侮。当时,社会各界的人们纷纷寻找救国道路,而“强国必先强种”成了武术界改变国运的理想境界。恐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霍元甲才毅然应邀远赴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
■体育精神发扬光大
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育会不久,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张园设擂,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知道后,立即用英文刊登了“专打外国大力士”的广告。故事的结局让人意想不到,比武那天奥皮音突然不见了。这次比武使霍氏迷踪拳名扬全国,也掀起了一股争相学习的热潮。精武体育会除了教迷踪拳外,还教一些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其中迷踪拳与现代步兵的格斗第一次结合在一起。在《精武本纪》的序言里,孙中山甚至提出了“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面前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的观点,并为上海精武会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字。
迷踪拳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元祖”的尊称,在海外,他的画像与孙中山的画像挂在一起。霍元甲也许没有想到,他创建的精武体育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民间体育性质的组织,并为中国近代武术体育教育拉开了序幕。在精武会里,我们熟悉的体操、篮球、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成了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入精武会也不再只是男人的专利,许多妇女也加入精武会学习迷踪拳,使得“体育”这一词汇的内涵更为丰富。创办精武会一年之后,霍元甲在上海不幸去世,后来霍元甲的孙子霍东阁把精武会带到了外国,并发展成为遍布世界的华人体育组织,迷踪拳也由此走向了世界。
本文素材由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提供
蔡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