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去饭店吃饭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酒足饭饱之余,有时难免会剩下不少菜肴,剩菜到底要不要打包?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这个游走在面子、节俭与健康边缘的问题,又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10月26日晚,郭先生和几个朋友在淇河路某餐厅吃饭,结账时,郭先生要求服务员将没吃完的菜打包,几个朋友嘴上虽没有说什么,但脸上已经现出几分不屑。郭先生见状说:“哥几个,今天的账是我结的,我也不是个小气的人,对吧?打包回家就是明天的早饭,既不浪费,又省了力气,何乐而不为呢?”几个朋友笑了笑,有的也附和郭先生的说法。
像郭先生这样有打包习惯的市民到底有多少呢?对此记者随机在5家饭店观看了30多位市民结账的过程,发现有6位市民提着与朋友吃剩的菜结账走出店门,其他的则没有。一位中年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辈人的观点并不是打包回家,在报菜的时候已经注意了,往往根据人数较为恰当地报菜,一般没有太多的剩菜,所以也就不存在打不打包的问题。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谈道,一起集会吃饭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不管谁结账,点的菜都比较多,剩的也比较多,但没有人提出打包的要求。一位饭店经理谈道,打不打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私人宴请,大多数市民都会主动要求将吃剩的菜肴打包,而单位聚餐或企业招待客人吃饭等,往往剩下的酒、菜都比较多,却少有人打包。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打包持反对意见,大多认为餐厅里有那么多双眼睛,打包多没面子啊,要是再碰上熟人,那就更没面子了。有人还表示,在饭店与他人共同用餐,除了熟悉的朋友和同事外,对其他人的健康情况一无所知,在饭桌上有时又会出现没有公筷的情况,因此总觉得剩菜不卫生,还是不打包为好。
在打包的6位市民中,刘女士谈道,她周围的一些亲戚和朋友就有不少都与她一样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习惯,在她的影响下,刚结婚不久的女儿现在也慢慢养成了打包的习惯。蔡女士也说,尽管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是不能丢,打不打包和面子无关,关键还在于个人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对于卫生问题就更简单了,就餐时都在一起吃过一次了,难道带回去就变样了,就变得不卫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