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北京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涿州影视城内,一家挂着裕泰茶馆招牌的店铺,在噼啪作响的鞭炮声中“开张”了。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剧《茶馆》在这里正式开机,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副台长胡恩亲临现场剪彩鼓舞士气,让这部筹备4年的大戏又多了几分隆重色彩。
●《茶馆》改编尊重原著
电视剧《茶馆》由老舍先生的话剧作品《茶馆》改编而来,通过清朝末年、民国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北京一家老字号茶馆的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众多人物的命运,展示了老板王利发等人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旧社会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在幽默的语言当中,透出了深刻的悲凉。为了将这部经典搬上荧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从4年前就开始操作,不但建成目前国内最长的老北京一条街,更聘请了具有深厚京味文化根底的作家叶广苓和杨国强担任编剧工作,保持了老舍先生剧本的原汁原味。
如今对经典名著进行改编的电视剧不在少数,而作为曾经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一大批经典名著成功搬上电视荧屏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此次将《茶馆》改编成电视剧,秉承了尊重名著、尊重历史、尊重名家,同时又要有所创新的原则,做到大事要真实,小事要创新。电视剧版《茶馆》将由原来的3幕扩充到36集。不仅故事情节交代得更为具体详细,一些在话剧中只有名字不见其人的角色也将登场,对主角王利发的家庭也有一定的展现,进一步丰富了故事脉络,将当年北京的市井生活和人物百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虽然与话剧相比,电视剧《茶馆》的内容和人物都大大扩充了,但该剧的主创人员都坚持保留了老舍作品的“魂”。导演何群表示,虽然话剧《茶馆》珠玉在先,自己并不打算去“描红模子”,完全照搬话剧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但剧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以及全剧的基调和风格都将遵循原著。“老舍先生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这部戏里说的都是老北京话,要突出语言的幽默、诙谐、轻松,让观众体验老舍语言中的丰富、轻松。”何群说,“这部戏拍出来不仅有沉重的时代感和悲剧色彩,同时也会让你在泪中含笑,当然你要是真不笑,我们也不会胳肢你。”
●京味明星联袂出演
此次在剧中担任主演的是著名演员陈宝国,他在剧中饰演茶馆老板王利发。在现场记者看到,陈宝国穿着一身大棉袍子,头上戴着黑色的瓜皮小帽,两只手揣在袖筒里,微微驼着背,一个小店主的精明和无奈呼之欲出。在开拍的第一场戏中,他和扮演伙计的马恩然面对落魄却又蛮横的客人窃窃私语,昔日在《大宅门》和《汉武大帝》中的霸气已经荡然无存,连两道浓眉都经过改造,变得温和而模糊,让人一点都找不到昔日的影子。
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让话剧《茶馆》中的王利发成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而此次由与他外形气质都有很大差异的陈宝国来扮演王利发,虽然是另辟蹊径重起炉灶,也难免会让人比较一番。对此陈宝国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话剧《茶馆》是经典,经典是不可超越的,打心眼儿里不敢。但是,此《茶馆》非彼《茶馆》,只要老舍先生的魂不丢就没问题。”
在《茶馆》的拍摄现场,除了陈宝国之外,处处可见熟悉的面孔,周里京、马恩然、梁天……这些以实力著称的演技派演员让人对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充满了信心。导演何群透露,为了能完美地体现出老北京的风韵,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论是口音上的京腔京韵,还是个人的气质神韵,都是自然天成,为整部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外景精致以假乱真
除了在演员、剧本上下工夫外,此次电视剧《茶馆》在场景的设置上更是独具匠心。为了拍摄这部剧,央视斥巨资在涿州影视基地搭建了一条明清时代的老北京街道,城楼、胡同、茶馆、大院、后海一角等老北京著名建筑都在这里还原。
记者在现场看到,茶馆西头建造了一座西直门城楼,而在它的两旁则是药铺、当铺以及各种店面,远处还有高低错落的民宅。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池碧水,上面横跨着一个小型的银锭桥。走进裕泰茶馆内,这里分为上下两层,环境幽雅,八仙桌上摆着粉彩的大茶壶和盖碗,一旁有免费提供的棋具。檐下挂着小木招牌,上写“龙井”、“雨前”、“毛尖”等茶叶名目,小木牌下坠以红布条。在房间的一角,还有一个巨大的锅灶,仿佛随时都能冒出热腾腾的蒸汽。
据剧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景物都是根据当年北京城的原貌复原而来,除了房舍之外,西直门城楼等大型景物都是按照原景搭建而成。由于剧中年代转换跨度很大,所以到时还要在这些景物上做出沧桑感,先让贴上去的对联、海报经过风吹雨打、自然地褪色、残破,然后再贴上一层新的。这样一遍遍地叠加,岁月的痕迹也就自然显现了。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介绍,像当年拍《红楼梦》留下一座大观园、拍《三国演义》留下一座三国城、拍《水浒传》留下一座水浒城一样,这个老北京一条街和电视剧《茶馆》一样也会成为一个经典,并为以后的影视剧拍摄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外景地。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