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忠恕。宋代的朱熹将忠恕两个字解释得非常简单:“尽己之为忠,推己之为恕。”意思是尽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是恕。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外在的一个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制度,而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判断与良知。
有个小故事,一家花店要招聘一名营业员,三个姑娘来应聘。第一个女孩是花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了解很多专业知识;第二个女孩在其他花店干过很长时间,有很多实践经验;第三个女孩从来没接触过花卉。花店的主人把三个女孩都留下试用一个星期,看她们怎样卖花。第一个女孩非常专业,只要来了客人,她都要咨询客人送花给谁、原因是什么,然后认真为客人讲解、推荐,业绩不错;第二个女孩有实践经验,从利润、收益上考虑更多,十分精细,节约成本;第三个女孩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但她本性善良,所以看到残花败朵总舍不得扔掉,她总是站在花店门口,看见早晨上学的小孩、晚上散步的老人,就把那些残破的花放到他们手里。一个星期后,花店的主人决定留下第三个女孩。这是一颗善良而忠诚的心,她不舍得扔掉折枝的花朵,但也不用这些花朵去卖钱,她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人认为,第三个女孩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因素是遇到了伯乐,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伯乐吗?世界是变化的,只有自己的心灵永远有定力,对自己永远保持正确的评价,忠诚度才能不减。《论语》中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真君子心中所患的是自己没本事,从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我们坚持自我,总有一天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个故事,一个年轻人问老者,沙滩上有无数小沙粒,我就像沧海一粟,怎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呢?老人捡起一粒沙子,然后一撒手扔在沙滩上,再也找不到了。老人从怀里掏出一颗珍珠,扔在地上,非常醒目。老人说,如果自己先做成一颗珍珠,还怕别人捡不起来吗?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点,别人不了解也不愤怒,这才是君子的情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自己通过学习、修炼,从自己的生命中寻找建立的依据,而不要动不动就抱怨。也就是说,不在外在的客观标准上寻找理由,而在内心建立起自我评价,这就是一颗心的所在。真正建立起了自我的价值判断,就有了忠诚。
●躬自厚薄责人
要想保持一颗忠诚的心,不仅要在内心建立起正确的自我价值判断,还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意思是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且能自我批评的人。我们看到一件事情自己错了或者能力不及,总想为自己掩饰,不自觉地把理由推到别人身上,缺少内心自讼的能力。一些管理的典籍上说,现在国际上有一些大公司在一周的工作日里,专门找一天定为无借口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样的习惯成了自然,也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的境界。于丹认为,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责怪就少了,这就是从忠到了恕。
孔子有个学生,请教孔子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的人生道理,孔子给了他一个“恕”字。有一句俗语,这个世界上谁不议论人,谁又不被人议论?孔子的学生也一样,子贡方人,意思是子贡比方人物议论短长,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意思是子贡你觉得自己够贤德了吗,要是我就忙得没这时间。孔子的话多少有一点挑剔责备的意思。人们总是喜欢盯住别人的短处,反衬自己的长处,议论他人不幸的时候,自己的幸福感就得到了满足和延伸。其实有时候我们议论他人的不幸,往往不是抱着一种沉痛的悲悯,而是在这种放大之中,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自足的宣泄,这就远离了孔子所说的由忠到恕。恕的出发点是将心比心,而后才会宽容。
今天的社会有两条无形的线,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线,另一条是以伦理为核心的道德线。能够用道德去解决的,能够让我们说服自己心灵的部分才属于恕道,恕道不是无边的,永远不能超出法律。
恕就是要善待别人,但当别人不能善待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孔子认为应该以直报怨,用正直坦荡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而不是纠缠不休。古希腊神话里有个大力士海格里斯,一次他行走在一条很窄的山路上,看见一个小袋子静静躺在路中间,挡住了去路。海格里斯踢了一脚,没想到小袋子不但没有动,反而胀大了。海格里斯很生气,上去又踢了几脚,袋子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塞满了整条道路。一个哲人走过来说,大力士,你不要较劲了,这个袋子的名字叫仇恨袋,这个世界上只有仇恨如果你置之不理,就会渐渐忘记,但如果你跟它较劲,它就会越来越大,直到封死了你人生的整条道路。中国人常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当心中充满仇恨时,生活就成了地狱,所以孔子以一个恕字包括了所有的道理。
●恕道推己及人
恕并不容易做到,美国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艾丽斯,她提出过情绪困扰理论,就是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引起人生的巨大困扰往往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人的信念。判断导致信念,信念导致情绪,情绪导致困扰。所以在艾丽斯的理论中,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了人的困扰,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投入。所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都不能宽容,那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肯定处处都是狭窄的。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过年想买双新鞋,挑了一整天,一双鞋都没有挑到。黄昏时分,他无比郁闷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过来了一个坐轮椅的人,这个挑了一整天没挑着鞋的人突然明白了一种幸福,自己相比那些连鞋都没有权利去挑的人来讲,总是幸运的。人们往往在一种片面的情绪里夸大了自己的痛苦,所以要对别人实行恕道,对他人、对世界有宽容之心,前提是放弃跟自己较劲。忠恕里是包含感恩之心的,这种感恩是对自己当下的日子、此刻自己身边的人抱有一种深深的珍重和淡淡的感怀,这样一种心情会让我们对世界更加宽容平和。
如果我们常心怀感恩之情,就会更愿意理解别人,也就更容易宽恕别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常常抱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其实沟通真正艰难的永远不是物理上的障碍,而是心灵上的藩篱,这个藩篱在于我们自己的苛刻和挑剔,在于我们缺少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如果能够用一种真正的坦率忠诚去面对别人,会发现人与人的沟通有时候很简单。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