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皆点滴
在2万多字的《论语》中,仁被提到109处,可见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的基石。什么是仁爱,孔子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仁”字是单立人加一个二,所以叫二人成仁。就是仁爱从来不是自我的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无法谈仁爱的,有仁爱之心,一定流露在对别人的态度上。
有个故事,一个村子里有个盲人,他只要夜晚出来,一定打一盏灯笼,村子里的人看见灯笼,就知道盲人来了。有外地人看到后感慨,盲人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没有光明黑暗之分,但总要为别人打一盏灯笼,这个人真高尚。可盲人只是淡淡地说:“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自己。”这就是人行走于世的道理,打一盏灯笼客观上给别人照亮了路,主观上也为自己避开了很多风险。所以仁爱有时候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
●恭宽信敏惠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贯穿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什么样的人是志士仁人,孔子的有些解释很平实。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点做到了,就算是做到了仁。子张“请问之”,子曰:“恭、宽、信、敏、惠。”
第一,恭。子曰:“恭则不侮。”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对世界或他人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那么他就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侮辱。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我们对世界的态度,形成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就怨气冲冲。
第二,宽。子曰:“宽则得众。”宽厚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做到宽很不容易,有一句诗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意思是眼睛如果被尘埃蒙住,就是给你三界你都会觉得活得很郁闷,但要是心头无事,坐在自己家的床上你也会觉得天宽地阔。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同时还会得到别人的肯定。
第三,信。恭和宽讲的是人的修养,但仅仅有修养是不足以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我们还有职业生涯。为什么要信,子曰:“信则人任焉。”意思是谁讲信用,谁就会被更多的人任用。人品和信誉在当今的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第四,敏。敏就是智慧,子曰:“敏则有功。”意思是敏锐、敏捷能够建功立业。人人都想建功立业,但有人做的就是无用功,而敏锐、敏捷的人总能在不经意间获得灵感。美国曾经有位穷困潦倒的画家,他最贫困的时候连买油漆、画布、颜料的钱都没有,只能在街上画广告。后来,画家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修补壁画,晚上只能住在破旧的车库里。车库里唯一的生命就是一只老鼠,画家觉得孤独,就和小老鼠成了朋友。不久后,一个偶然的机遇临落在画家身上,好莱坞要推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设计师。画家几次创作都不满意,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小老鼠又蹲在他的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画家眼前突然一亮,生动的米老鼠造型就这样诞生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敏就是抓住无所不在的机遇,不仅仅是表现在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和对环境的观察上。
第五,惠。子曰:“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一个人有慈惠之心,面对下属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别人。这句话很像说给领导听的,只有有一颗慈惠之心,才能够得到一个团队真正的敬重和尊重。
孔子说做到了以上五点,就可以基本上做到仁。仁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可以以此安身立命。但孔子提倡忠恕之道,并非提倡宽容善良毫无节制,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是能够分清是非恩怨的,所以能够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大爱的人。
内心真正有仁爱的人,一定有亲人和朋友,一定热爱山川河流,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仁爱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地去感染所有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仁爱。
仁爱就是改变我们生命的状态,以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为社会、国家去承担使命的时候,临大节而不溃,而在生活常态之中,保持内心的欢愉,这样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