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变土为金
稀世珍瓷
皇家珍瓷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系列之二
变土为金
中国古代有一项使用十分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陶和瓷的界限如下:第一,烧造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第二,烧结温度不同,瓷器烧造温度高于陶器;第三,吸水率不同,陶器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第四,透光率不同,陶器不透光,瓷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

  高古醇素两晋瓷

  我国商代时期,原始的青瓷就已经出现,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东汉,距今2000年。瓷器的产生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的贡献:首先,瓷器的强度大于陶器;其次,原材料便宜,中国早期的很多容器,尤其贵族使用的容器都是青铜或漆器,成本很高,陶瓷改变了这一局面;第三,原材料丰富,古代运输条件很差,而瓷器可以就地取材、烧造。

  汉代以后,瓷器开始发展,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三国两晋时期,中国的艺术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人辈出的时代,很多艺术都达到巅峰。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处于非常特殊的阶段,运用了大量的动物造型,如熊樽、鸡头壶等。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这是因为瓷器含铁。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白瓷、青瓷、黑瓷都属于青瓷,含铁量越高就越黑,含铁量越低就越白。古人一直追求瓷器由青到白的过程,所以在烧造瓷器的时候不停地想把瓷器中所含的铁去掉。北齐时期,出现了一种白色的瓷杯,虽然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但是其精美程度与今天的白瓷杯无二。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成为世界霸主最基础的原因。

  南青北白绽奇葩

  唐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平分秋色的局面。唐代经济调整发展,需要大量发行货币,政府缺铜,只好出台“禁铜令”控制其他行业用铜。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用铜制作的器皿如铜盆等,只好用瓷器替代,由此瓷器开始迅速发展。

  唐朝时的中国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主的局面形成,越窑指越州行政管辖的七个县,主要包括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地。早期的越窑瓷器颜色偏黄,有点像糖黄色。唐代由于受工艺的限制,瓷壶的壶嘴都特别短,因此叫短流。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壶都不是茶壶,而是酒壶。现在一些展览中把唐代的酒壶作为茶具来展览是不对的,今天人们的喝茶方式是明代以后才确立的。

  邢瓷和越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两大奇葩,唐代诗歌中有很多关于邢窑和越窑瓷器的描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中写道:“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认为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邢窑位于今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邢窑中有一种底写“盈”字款的瓷器,是皇家御用瓷器,供皇上赏赐用。

  嫩荷涵露秘色瓷

  除邢窑、越窑外,唐代还有很多著名的瓷器,如长沙窑,也叫铜关窑。长沙窑开文字装饰之先河,瓷器上写了很多世俗俚语,甚至还有《全唐诗》中都查不到的唐诗。

  “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岁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这首既像诗又像顺口溜的诗句,就是在长沙窑瓷器上发现的。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其开放程度之大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古长安到处都有外国人。中外交流影响了中国瓷器,如唐代的龙柄凤首壶,除了龙柄和凤首是中国人的概念外,身上凸起的人物形象以及造型都源自西域。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很大,这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实际上是越窑的改进,这种改进使青瓷不断由最早的糖黄色向绿色过渡。唐代诗人徐寅在《贡余秘色茶盏》中写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从中可以看出秘色瓷的颜色已经不是糖黄,而是绿色。

  秘色瓷的出现是官窑的前奏。五代时期,吴越王国盛产秘色瓷,并作为贡品大量流入宋朝宫廷。由于越窑的改进以及秘色瓷的出现,中国的官窑制度出现了。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