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陈逸恒天生一副官相,不笑的时候很威严、很有派,怎么看怎么像他常演的“省长”一类的角色,但是在《老柿子树》的宣传画上,陈逸恒顶着一头花白的齐耳发套,蓄着胡须,一身老棉袄,完全就是个土财主。“以前就有人问我,为啥演省长时那么像?我可是连班长都没当过呀,其实没别的诀窍,就是用心揣摩吧。
●一撇一捺,他就是个人
刚看到剧本的时候陈逸恒其实想演一把“傻子”,但年龄不合适,正巧导演写了个符号式的人物——财主张金贵,这个人物贯穿了故事的负面线索。财主啥样?陈逸恒祖籍山东,生在北京,长在西北,在甘肃呆了33年。至今他还记得小时候去农村,几个同学家的老辈都是兰州当地的大财主,他见过一位本家的老爷子,依稀记得老爷子个头不高,一口兰州话,喜欢揣着手,样子很普通,但眼神和一般人不同。“于是我就把这些印象综合在一起去揣摩张金贵的心理。”陈逸恒说自己喜欢反着演,“比如剧本说这个人应该在暴怒下歇斯底里,乱喊乱叫,我演的时候就让他不出声,有时候这样反而能有更大的张力,若反着行不通,我再正过来试试。”
揣摩了多时,陈逸恒摸透了张金贵这个人物,“总结一句,一撇一捺,是个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凡是常人应如何做的事情张金贵就会如何做。比如有个吃饭的细节,发家之前他是个普通的农民,吃饭时从下面托着碗;发家之后他稍有变化,吃饭时改从两侧端着。他不会杀人,只会打人,看着霸气但实际软弱。“我理解,他虽然是个反面人物,但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所以这个人物的前后变化很大。”
●张金贵坏到头也就如此了
陈逸恒记得有一集戏,张金贵视察他管辖的镇子,看到一个外号叫“猴子”的人进饭店吃白饭,被老板在路边追打。“别动不动就打人。”张金贵当着街坊邻居的面这样说,但是转身却告诉管家,“猴子病了。”于是,管家把逃到黄河边的“猴子”暴打一顿,回来给他回话:“老爷,给‘猴子’抓了几服药。”张金贵悄声嘱咐:“别下药太重,会出人命的。”“张金贵坏到头也就如此了。”陈逸恒说,张金贵的儿子去了延安,曾多次劝他要做好事,他很听儿子的话,给抗战捐钱,还给村里人减租。
“儿子就是他的天,是他的一切和希望,他听儿子的话,变成了个善人。”陈逸恒说,在后来的一集戏中,转变后的张金贵又遇到了“猴子”,他手中有两个白薯,还分给“猴子”一个。“所以,他除了是个土财主,更是个父亲,他爱儿子,情愿为儿子改变和牺牲。”
●我熟悉兰州的一切
为了张金贵的造型,陈逸恒剃了个光头,“没办法,下半年就甭接别的戏了。”因为30多年生活在甘肃的原因,陈逸恒的兰州话说得非常地道,所有的表演都特别传神,据说只要一有他的戏,很多工作人员都会蹲在监视器后面看。“比如兰州人是如何喝酒的?兰州人喝多了喜欢捶胸口,感情到了就会哭,叫人的时候习惯闭着眼睛。兰州的语言是全国语言中最硬的,却非常有韵味。”陈逸恒说自己很早就随父亲来到西北,是喝着黄泥汤、吃着牛肉拉面长大的。“兰州质朴、粗犷,我对这里所有的文化和风俗都非常熟悉。”在很多人看来,陈逸恒在该剧中的表演又上了一个台阶,他把张金贵从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血肉丰满、层次分明的人物,但陈逸恒摇摇头:“我还不满意,作为制片人,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否则我能把角色揣摩得更好。”(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