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次出演《天朝1900》,你对自己满意吗?
陈建斌:我演这个戏的初衷就是可以通过它来提炼典型,像一面镜子,让大家感同身受。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做到,但这个角色确实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中国人,有理想和抱负但却难以实现,所以我很欣慰。我不敢断定在两万观众中有多少人明白,只要有人可以感受到,就足够了。
记者:那你认为这部戏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陈建斌:我排话剧,除了对话剧的热衷,对人物的喜好,对话剧院的承诺外,没有任何赢利意义。就是想通过这个人物这个故事来呈现一个时代的细节。清朝的戏有很多,但这样的人物、情节是很独特的。要知道每一个人物承载的历史是别人不清楚的,我愿意用舞台展现的表达形式来让观众看到那些历史,这就很有意义。看这个戏你就会发现,其实除去通信和交通,现代中国人的本质跟100年前没有太大变化,我们如今不是整天为奥运喝彩和忙碌吗,祖先也并不是光存在于噩梦,他们也有奋斗和挣扎。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缺乏了理性,所以没有能够作出真正的贡献。
记者:你有段时间拍戏多半是为了赚钱,现在会根据什么来选呢?导演还是剧本?
陈建斌:人物,老实说对剧本我不是很在乎。很多好的文艺作品并没有什么情节,例如契诃夫的作品就是如此,他作品里的人物,那种痛苦,恰恰经常是我们的烦恼。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当一个观众选择进剧场来看话剧,他就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坐在电视机前来看。因为剧场给你的是灵魂的洗礼,你既然选择来净化,那就不可以要求和看电视一样。内容远比形式重要。
记者:感觉你演每个历史人物都相当认真?
陈建斌:历史人物让你懂得爱自己的历史,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就像是芹圃,虽然“精忠报国”只刻了三个字,但那也比很多人好,有些人连一个字都刻不了,连这种想法都没有。
记者:演艺事业上你是个认真细致的人,听说你生活琐事不会处理,而且电脑也不会用?
陈建斌:我每次去三联书店都会晕,光看书名就晕。购买能力是有的,但是买下来不看有什么用呢?而且这么多的书当中有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分辨得出来吗?我们要去选择,去放弃,网络对我来说不重要。
记者:影视表演多年再回到舞台,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
陈建斌:还在路上,但会越来越好。我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认为我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明星,我就是个演员,而且是个相信只要坚持就可以达到目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