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变我们生活的“六个启示”
被灾难“改变”的六个关键词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08 年 6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川大地震一个月回望:
被灾难“改变”的六个关键词

5月18日,河南球迷点燃蜡烛为汶川地震遇难者祈福。新华社发

  ◎幸福

  我们一直享受着幸福,却因为习以为常而淡忘了它的意义。置身灾区,巨大的反差促使人们重新思索幸福的含义,被一些世俗标准扭曲了的“幸福指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得到了矫正。

  “这里没有地震,感觉很幸福。”地震后,四川德阳9岁的贺阳明被转移到广西南宁上学,这位经历了灾难的少年此时的幸福仅仅是“没有地震”。这种幸福观,另一名灾区儿童表述得更加精炼:好好活着!

  身在四川的一名网友写道:“当余震过后,我们在庆幸自己健在的同时,越来越感到生命的脆弱,活着的不易。基本上,我们都是幸福的人,不要让不平和抱怨占据了生活。把对生活的要求放低点,把对自我的要求放高点,幸福很简单!”

  ◎团结

  我们的国歌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万众一心。这句话,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但当“敌人的炮火”基本不再时,生活在安宁和平中的人们已经很少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但地震改变了一切。“这一次,我们感觉全中国都受到了触动。我确实发现,中国人从未如此团结。”法国《世界报》评价说。

  如果说之前的“团结”还更多停留在精神层面的话,中国人这次则实实在在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品格。从明星到普通民众,从城市到农村,成千上万的人甩开胳膊去献血,直到多个城市血库爆满;成千上万的人打开荷包,主动地为灾区捐款,超过400亿元的国内外捐款,让不少外国人瞠目结舌。中国人的团结和热情,在地震后集体喷薄而出,血浓于水的情意,在大灾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中国一定能行!”这个夏天,印有“我爱中国”的T恤在年轻人中风行,网友们在最容易滋生谣言的网络社区自发拒绝小道消息,北川中学废墟上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成为震撼人心的标志性画面……

  这个夏天,中国人的泪水和血液一起汩汩流淌,共同奏响了最激昂雄壮的国歌。

  ◎“80后”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5月17日,余震不断的绵竹,一位消防战士惊天泣地的话感动了中国。

  战士名叫荆利杰,19岁的他刚入伍5个多月。面对随时可能坍塌的楼房和指挥人员的后撤命令,已经救出几个孩子的荆利杰扑通跪了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那一刻,所有人都泪眼模糊。

  荆利杰被赞为“‘80后’的英雄”。2008年以来,包括地震在内一连串的危机,成了“80后”的成人仪式。这个素来强调自我、个性张扬的群体,“突然”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

  同样是在绵竹,19岁的王君博在帐篷医院里忙碌地工作着。“这对我们是一次机会,表明自己不只是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是毫无用处。”为了支援灾区,他抽出时间到临时帐篷里工作。

  太多像荆利杰和王君博一样的年轻人,或在四川地震灾区冲锋陷阵,或在后方尽自己所能支援着前线。他们的表现,不仅颠覆了以前的形象,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汶川大地震,也是“80后”的一次嬗变。地震过后,“80后”在灾难中巍然挺立。

  ◎慈善

  虽然乐善好施就是传统美德,但中国人对慈善的概念却相当陌生,陌生到几乎没有鼓励慈善的机制,民众也以为自己与慈善距离遥远。汶川大地震,正在改变这一切。

  大难产生大爱,大爱促成了大慈善。截至6月10日12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达444.32亿元。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慈善为何物,但却在爱心的感召下向同胞伸出了援手,并因此将平民慈善推向了高潮。在这场不分行业身份性别年龄的爱心大汇合中,慈善的真正内涵渐渐回归本色。

  热情的捐赠背后,善款去向问题也被史无前例地放大,全国人民都眼睁睁盯着几大慈善机构和灾区救灾物资的发放,对善款去向的质疑渐渐增多。海南省三亚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骊态度恶劣向捐赠者索要手续费的视频现身网络,最先引爆善款处置风波,有关部门不得不就“手续费问题”反复宣誓。此外,红十字会“买高价帐篷”、“虚开发票”等疑问最后虽被认为是“谣言”,但慈善机构该如何透明化、赈灾监管体系如何更有效运作,都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地震后,邮政和银行部门针对捐款捐物开辟“绿色通道”,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者可免汇费和邮费,这种对公民慈善的鼓励,也为慈善事业今后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参考。

  ◎哀悼

  5月19日,14时28分,北京长安街上,人流车流骤然而止。3分钟内,汽车、火车、舰船的汽笛和防空警报在全国同时鸣响,哀痛之声响彻中华大地。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在默哀后高呼口号,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大家是在为素不相识的同胞流泪,更何尝不是为中国的多劫命运而感伤。公民个人对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在举国皆哀的时刻达成了统一。

  5月19日至21日,国旗连续三天为平民百姓低垂。虽然哀悼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我们仍需要这样一个仪式,不仅让我们释放忧伤,更可以据此感知国与民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废墟下的黎民百姓第一次受到国家的哀悼,废墟上的中国,阳光也开始重新普照。

  ◎心理干预

  对地震不堪回首的记忆,对余震胆战心惊的等待,目睹亲人近在咫尺的死亡,都在折磨着灾区的人。心理干预,这个以前更多出现于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词,在地震后频繁亮相。一批批官方或民间心理救援队赶赴灾区,有专家认为,灾区群众的心理支援可能将持续20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心理干预队伍自身也是在不断成长。从灾区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一些心理干预者本身并不专业,甚至一个干预对象可能要轮番接受不同人的不同指导,反而导致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地震让心理干预走向大众,但心理干预本身如何健康发展,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国际先驱导报》)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