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味”高考模式之变
向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迈进
如火如荼
有高考存在,模式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
改革不到位,与期望有差距
高考,谁是最脆弱的人
6月7日,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始
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减压训练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高考,为什么整出那么大动静?
高考,谁是最脆弱的人

  高考期间,家长给孩子找“高考保姆”的新闻时见报端,除了家长,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高考前出台噪声禁令,或者在考场周边实行交通管制等“特殊政策”。近几年,“全民助考”风越刮越猛,虽然透着人文关爱,但紧张的阵势让不少人如临大敌。有人质疑,一个高考,为什么要整出那么大动静?

  高考,谁是最脆弱的人 

  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不少送考家长带着相机在考场外抓拍镜头:孩子进场的背影、考点学校的校牌……目的是“记录下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金女士的儿子今年20岁,读高三理科。因为担心打扰儿子学习,她和丈夫每天都“蹑手蹑脚地走路”。“从初三开始,我们不知道在他身上花了多少钱。单高考前这几个月,就花了3万多元。”金女士家一个月的收入不够儿子高考前一个月的家教费。但是,“为了儿子考学,多少钱咱也得掏!” 

  对于金女士的做法,同是考生家长的王女士表示很能理解。虽然家离学校的车程不到半小时,但王女士还是花1000元在考点附近的宾馆开了标准间。

  “现在社会对考生的关爱有些过了”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方式有问题。”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被人称为“高考研究第一人”。对于送考,王极盛很不赞成,“这种‘暗示模仿感染’会对别的考生造成不良影响。”

  王极盛还表示:“不仅是家长,现在社会对考生的关爱也有些过了。”

  6月8日早上8时多,离高考还有近1个小时,南京市人民中学附近几百米便开始实行车辆和行人禁行。在一旁维持秩序的交警说:“这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安静的考试环境。”但一名姓李的考生觉得不自在了:“走到这儿,就感觉被隔离开来了,觉得怪紧张的。”一名姓王的同学则说:“这么做是为我们好,但我一走进这地方,就觉得心里发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