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味”高考模式之变
向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迈进
如火如荼
有高考存在,模式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
改革不到位,与期望有差距
高考,谁是最脆弱的人
6月7日,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始
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减压训练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模式改革之痒
改革不到位,与期望有差距

  教育专家、南京一中校长吴晓茅认为,我们把高考贬得一文不值,但目前又找不到更好的选拔制度。改革的不到位,成为高考模式变革之“痒”:不挠不是,挠了也不是,让人感觉改革与人才的科学评价之间总隔着一层纱。

  各地的高考新方案,无不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到很重要的高度,但高考改革总像隔靴搔痒,由于措施不到位,始终让人“既爱又恨”。

  南京市十三中校长王军说,高考新方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对历年高考模式的继承和创新。一个新的方案是否合适、效果如何,需要实践来检验。

  一些中学教师向记者反映,这几年,高考模式改了又改,教材变了又变,老师们都有点无所适从了。“现在高考除了考学生,更是考老师,很多高三的老师压力很大,而且几乎没有休息日。” 

  “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王军认为,如果把素质教育看作一个圆,里面是内容,外面是问题,那么圆无限大,内容无限多,则问题也无限多。在这种背景下,要让高考承担素质教育指挥棒的责任,有点勉为其难。这也是为什么高考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引发争议,最后陷入“父子骑驴”尴尬境地的原因。

  “都说高考改革要突出考查综合素质,这一点我们是支持的。”南京考生家长姚其远说,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追求升学率,孩子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