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味”高考模式之变
向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迈进
如火如荼
有高考存在,模式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
改革不到位,与期望有差距
高考,谁是最脆弱的人
6月7日,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始
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减压训练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模式改革之
有高考存在,模式改革只是新瓶装旧酒

  吴晓茅等专家认为,让高考指挥棒发挥引导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难行得通。“高考只能用分数等定量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评价是很难定量的,只能定性评价。高考只能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吴晓茅说,目前,江苏的高考新方案试图用定量的手段对素质教育进行评价,其结果可想而知。高考新方案加入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希望把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素质纳入高考的考查范围。“但问题是以上素质怎么具体评价,高低如何区分?例如,学生一次考试作弊,能否被认为‘道德品质不合格’。事实上,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多数学校不得不最终抹平了学生之间的分数差异,给大家一个统一的分数了事。”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原副局长马俊福指出,高考模式改革后,把一次高考变成了两次,以往是高三学生压力大,现在学生从高一就要开始应付考试。这导致不少学校在“小高考”前专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一结束,马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上,主课课时随之大幅增加,每门课一天要上三四节。

  此外,为了能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很多中学采用了高科技的投机手段,通过电脑分析历年各科得分以及考生分布情况,希望获得最优的选科组合。因为理科得分难,一些地区学校便大量增加文科班或艺术班、体育班。

  “只要高考继续存在,模式之变都将是新瓶装旧酒的改良之举。”吴晓茅说,“要推行素质教育,要科学选拔人才,首先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