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战国时代名医,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中医“四诊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扁鹊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医生。
行医救人 尊称“扁鹊”
扁鹊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首先就是他的姓名。《史记》中写道:“扁鹊者,渤海郡人也。”说扁鹊是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一带)人氏。之后继续写道:“姓秦氏,名越人。”意思是扁鹊叫秦越人。在《史记·正义》里,还记载了扁鹊“家于卢国”,是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人氏,所以又叫卢医。因此,扁鹊有3个名字:扁鹊、秦越人和卢医。
被后人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扁鹊是上古时期一位传说中的医生,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就把他比成一只带来喜悦的喜鹊,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秦越人确有其人,《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称为“扁鹊”。
三百寿命 年龄成谜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就是扁鹊生活的时代十分模糊和混乱。在现存的文献中,扁鹊的行医时间范围很广,如《史记》、《论衡》、《战国策》、《列子》等对他都有记载,如果将这些文献中扁鹊的活动时间相加,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寿命。
《韩非子》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95年;扁鹊为虢国太子看病大约在公元前655年;而他为秦国的秦武王看病大约在公元前309年,以此类推,在300多年的范围内,都有扁鹊的行为被记载,所以,人们很难界定扁鹊的生活年代。
有几种方法可以界定扁鹊大约生活的时代:第一,班固《汉书·古今人表》里把从上古到秦朝的1000多人都记载下来,并根据一定顺序为这些人排列了高低。书中,扁鹊与越王勾践、赵简子大体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有人说扁鹊应该是春秋末、战国初人。第二,扁鹊在300多年时间里有很多记载,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认为可信的病例来推断扁鹊活动的时间。如很多的人认为扁鹊死于秦国,之后便再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了,那时大约为公元前309年。第三,对扁鹊不做非常准确的界定,因为他的很多故事都是传说、寓言,很难考证。因此,可以笼统地说扁鹊是春秋战国人或东周人。
言脉之始 治疾之圣
关于扁鹊的医术修为,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
扁鹊在汉代就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名医,西晋有一位炼丹家葛洪,说扁鹊是“治疾之圣”。在扁鹊身上,人们看到了在中医医疗的几个关键环节中,他都有开创之功,首当其冲的就是切脉。
有一个故事,晋国总揽朝政的赵简子病重,人们找来了扁鹊。《史记》中写道:“扁鹊入视病,出。”意思是扁鹊进去为赵简子诊病,很快就出来了。扁鹊说,赵简子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他的脉搏跳动很正常,不出三日一定能醒来。两天半后,赵简子果然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很有把握。
在扁鹊之前,中医就已经掌握了切脉,但过去切脉要顺着人身体的血脉一点点去摸,十分麻烦。扁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人体切脉的交接点——寸口,就是今天中医诊脉时的手腕部。司马迁曾评价说:“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矣。”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后世学者也有不同见解。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诊脉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当时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已经对诊脉有过许多详细论述。这些都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脉学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望闻问切 妙手回春
除了诊脉之外,扁鹊其他的医疗技术也十分神奇。《史记》记载,一次,扁鹊带几个学生路过虢国,大街小巷都传太子已死。扁鹊走到宫门前,问国王身边的中庶子关于太子的事情。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错乱,突发暴病,造成内脏受伤。扁鹊又问,什么时候死的,是否下葬?中庶子回答,死去半天时间,并未下葬。扁鹊听到这儿告诉中庶子,请转告国王,大夫秦越人愿意为太子看病。
虢国国王听说有大夫要医治已经死去的太子,亲自接见扁鹊,叙述了太子的病情。扁鹊说,你现在回去看看,太子还有呼吸,鼻子还在微微振动,顺着他的两个大腿向上摸,体温还有。见到太子后,扁鹊通过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太子得的是“尸厥”之症,并不是真死,并马上开始施救。扁鹊让学生子阳在太子头顶的百会穴实施针灸,然后又配了两服热药,让另一个学生子豹拿这两服药在太子腋下不断地熨烫、摩擦,很快,太子就呼吸正常,“活”了过来。这时候,扁鹊又配了药让太子按时服用。20多天后,太子完全恢复。
从史书所记载的扁鹊治病案例中可以看出,扁鹊在诊断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望诊技术 出神入化
在“四诊法”中,望诊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扁鹊不仅诊脉的能力非同寻常,望诊的技术更是出神入化,最能体现扁鹊这一绝技的就是已经编入中学教材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一次,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您的气色不好,要赶紧医治。桓公不以为然,扁鹊无奈离开了。10天后,扁鹊又看到恒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赶紧医治,不治将会发展。桓公还是不以为然。又过了10天,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不治会更加严重。桓公依然不治。第四次,扁鹊又看见桓公,一语不发,转身就走。桓公赶紧派人追问。扁鹊说,国王已经病入骨髓,我也没办法。几天后,桓公果然浑身疼痛,于是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跑到了秦国,桓公很快就死去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扁鹊是个望诊高手,由表及里、由浅及深,非常注重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故事本身是个寓言,它的寓意是通过这件事告诫国君,国家有问题要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等问题不可收拾了,就会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