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城市是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实际。”刚刚从四川灾区援建归来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志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大城市的战略构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在接受采访时,这位年轻的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从专业角度谈了自己对大城市建设的一些观点。
如何建好大城市?赵志江主要提到以下七个方面:
加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每一次进步都是质的飞跃。建设大城市需要有成熟的理论来支撑,要用大城市眼光规划、管理和决策。目前国际、国内关于大城市规划的理论不少,但哪一种更适合我市的市情,这还有待于研究,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设计轻研究的状况。
提高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
建设大城市不单是用地规模的扩张和人口规模的膨胀,更重要的是城市内涵的丰富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换一句话说就是,不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要在内涵和功能上下工夫。只有内涵丰富、功能完善的城市才能满足人们工作、学习、休闲等一系列的需求,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城市功能发挥作用的载体,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在下一步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为城市规模的飞跃发展奠定基础。
保护和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建设大城市过程中,要注重塑造城市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一个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城市。建议组织各方面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等进行研究,提炼出能体现我市特色的个性元素,进行引导和塑造,逐步形成我市的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与管理同等重要
建设大城市不仅要注重城市规划设计,更要注重城市管理水平。规划设计部门只是提供技术方案供规划管理部门决策,但如何实施,关键还在于规划管理部门。业内有“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之说,就是这个道理。由于设计方案是作品创作,难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建议我市尽快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不仅要吸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参与,还要吸收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吸收少数市民参加,对规划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实行集体研究、科学决策,这样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才能保证行政效果。
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
一个城市不但要建设得美丽,还要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抗震能力,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次汶川地震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汶川地震后,抗震救援工作之所以难度大,与受灾建筑的一些建筑材料有很大关系。当地不少倒塌建筑的房顶使用的是空心预制板,房屋倒塌后,破碎的预制板成了救灾的绊脚石。目前,我市周边一些城市,如郑州、安阳等地,建筑物已经开始采用现浇楼板,我市绝大部分建筑还在使用空心预制板。
还有一些小区,特别是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区,一定要留有避灾和疏散的场地。同时,城市道路要少采用钢性路面,多采用柔性路面,虽然钢性路面养护费用少,但容易断裂,一旦有灾难发生,断裂的路面将是救灾车辆面临的最大难题。所以在下一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多考虑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行道树要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相搭配
近年来,新区建设速度加快,新区的绿化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目前不少城市道路上的行道树多是慢生树种,生长缓慢,很难在近几年内形成绿化和遮荫效果,这不仅让城市看起来单薄,而且还缺乏深度和厚重感。行道树要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相搭配,既要考虑长远效果,也要考虑近期效果,使城市绿化立竿见影。
回顾鹤壁5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区的发展史,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不少,但也有教训和败笔。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际,应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一次大讨论、大反思,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总结过去才能科学规划,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