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一位同行对马跃的评价:儒雅、深沉、知性、敬业。见到马跃后发现果然如是,一副优雅的男中音,一脸温和的微笑,弹得一手好钢琴,外加一口流利的英文,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已经足够特殊了。
《名校》的播出距离当年的开拍已经有近两年,但对于其中的种种,马跃至今记忆犹新,剧中的台词他还能当场背出,可见下的工夫之大、用心之深。导演安建曾大力夸赞马跃:“他演得很到位,把张一白这个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没有让人失望,他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象征,集人们所有的期待于一身。”
圆了我的一个梦
让马跃饰演老师似乎再合适不过,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书卷气:“我们家四口人,三个是老师。”荧屏上,马跃演过叱咤风云的君王,演过正义化身的公安,演过胸有城府的反派,生在书香门第的他却唯独没有演过老师。“父亲从小就希望我能子承父业,但我打小就叛逆,幼儿园时就梦想当演员。”马跃笑言自己没有走家人的老路,虽然到现在父亲依旧不喜欢他当演员,但《名校》却圆了他和全家人的一个梦。
2006年,拿到剧本的马跃很激动,当下拍板:“不用谈!肯定接!”他用最快的速度把剧本发给全家人看,听取家中三位老师的意见。《名校》中的张一白是位年级主任,教学方法超前,外表上有点桀骜不驯。张一白的教学很独特,他提倡解放天性,让学生们在肚子上挂个沉重的沙袋,行住坐卧都不能拿下,其实是让孩子们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他搞起了生活技能训练,强迫孩子们睡集体宿舍,自己做饭,其实是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和关爱……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方法被学生们质疑,继而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张一白的女儿也在班上带头和他作对:“每天和孩子们较劲,这种艰难我太了解了。”从小到大,马跃生活在“教师圈”里,他太了解老师的苦心、痛苦和尴尬了,“一位教师最大的尴尬是什么?就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站在讲台上没有说服力!”在教师素材的积累上,马跃有着其他演员无法比拟的优势,他记得父亲有句名言:“我站在讲台上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下就是榜样。”马跃把这句话带到了这部戏的工作中,变为鞭策自己的箴言:“演戏的时候我是教师,不演戏的时候就是榜样!”
孩子们哭得涕泪横流
在接近尾声的一场戏中,张一白因教学方法不被家长接受而被调离职位,这场戏有17分钟的内心独自,需要马跃全情投入。马跃对这场戏颇为重视,从进组的第—天起,每天不管拍到多晚,他都会把这场戏的台词背—遍,每每到动情之处便随之声泪俱下……终于到了实拍的日子,本以为这样需要动大感情的戏会在—个较为密闭的空间拍摄,那样情绪更好释放,精力更好集中,但没想到,导演安排的场景是一个空旷的操场。浙江的二三月很冷,冻得人手都伸不出。“要不先不让学生们站在你面前,免得影响你的情绪。”导演问马跃,“不,我有信心!”马跃请求导演双机拍摄,让一个机位对准自己,一个机位捕捉学生的反应。没有一个孩子事先知道张一白的台词,随着马跃独白的开始,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摄影师的泪水流了下来……孩子们先是啜泣,继而变成号啕,偌大的操场上哭声成片。16分30秒后,这场戏一条通过。在场的几百人都已泪眼模糊,马跃控制了所有人的情绪。
“三种人”一定要看
了解马跃的人都知道,他是歌剧演员出身,这段经历赋予了他过硬的舞台功底和沉稳的气质,但看到剧中的张一白身为语文老师却能用流利的英语教学时,让人难免有些惊讶。再看到他用弹钢琴缓解心中烦闷时,则更为叹服。演艺圈中,如此多才多艺的男演员可不多。“张一白是众多优秀老师的缩影,能文会武,是个理想化的人物。”是的,这样的“理想化”是需要演员用自身素质塑造的,马跃恰恰具备了这些,也就使其臻于完美。马跃笃信一条——丰富的边沿知识可以让教师更具魅力,这点对于演员同样适用。
“这部剧准备结婚的人要看,结婚了没要孩子的人要看,有了孩子的人们更要看!”马跃的推荐词好像绕口令,因《名校》涉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让他不得不提前感受做“父亲”的艰辛。说及此,马跃的体会直接而深刻,他认为但凡有了孩子,人就多了一分脆弱,少了一分自我,“生命中的一切都被他牵动了,好像下半辈子就为孩子活着了!”因片子聚焦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们,当问及马跃要对这些年轻孩子说句什么话时,他停顿了一下,用深沉的男中音一字一句地说:“如果知道爱别人也是自己的需要时,你才是真的长大了!”
(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