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家立志为家乡培养艺术人才
北京奥运前夕,泥猴张将2008毫米高的“千猴迎奥运”钧瓷瓶,献礼百年奥运,为奥运加油。如今,泥猴张又将奥运精神发扬光大,投入到新的艺术事业中。年近七旬的泥猴张说:“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奥运加油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泥猴张向记者透露,他将在我市成立一个“泥猴张少儿艺术学苑”,招收一批有艺术潜质的少年儿童,一方面为家乡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泥塑艺术传承下去。他说,目前他的这个“艺术学苑”已经选好了地方,就在新区市湘江小学内。“泥猴张艺术学苑”以学生的文化课为主,以艺术教育为辅,在文化与艺术方面全面培养人才。其艺术课程将以陶艺、泥塑为主,还包括儿童画、少儿书法、少儿手工课等。近日,他将向市湘江小学捐赠书画作品20幅,泥猴作品50件。
老“会首”为复兴社火奉献晚年
家住浚县黎阳镇东大街的郑中和老人,曾是浚县民间社火的老“会首”(民间社火俗称“会”,要在“会”上表演的各文娱队伍的主要组织者被称为“会首”)。老人今年虽已年近八旬了,但仍旧为浚县民间社火的现状和发展牵肠挂肚。这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常常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东奔西走,四处呼吁把浚县的民间社火传承下去。他的老伴说:“老郑成天为秧歌后继无人担忧,跑了不少地方,上门拜访了不少领导。如今他的腿脚不方便了,再想去哪儿也不容易了。”
即便如此,只要一有人提到社火的事儿,郑中和老人就会红光满面,仿佛回到了当年。他激动地说:“说起浚县的社火,说起秧歌,那可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啊。”老人回忆,当年自己年轻时,浚县东大街家家户户都会唱、跳秧歌,就像现在青年人唱流行歌曲一样,拉着风箱、蒸着馒头都会唱着秧歌小调。以前出“会”时,不光扭秧歌时唱秧歌小调,就是踩高跷的,耍杂耍的,也都唱着秧歌唱词。那时的“会”比现在有看头。现在,不光踩高跷、耍杂耍的不唱了,就是扭秧歌的,也只扭不唱了。“没了唱词,秧歌就像只剩下了骨架,没了灵魂。”郑中和老人的话中充满着惋惜,充满着忧伤。
“2008年是举国同庆的奥运年,也是浚县社火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年。我这些天在家看奥运,看到中国的运动健儿奋力夺金的场景,我就很受鼓舞,我的时日不多了,但我一定要尽全力把浚县秧歌会的唱词尽早整理出来。”老人说这些话时,电视上正播放着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画面,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为郑中和老人带来了很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