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电视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玉礼天地
天然去雕饰
迈出人生第二步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08 年 9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玉礼天地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玉器”系列之二

  美玉礼天地

  汉字中,所有偏旁中的“玉”都缺少一点,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古代将军妇好的墓葬中,为什么会有着数量巨大的玉器随葬品?这体现了中国古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在近2000年的奴隶社会中,玉器文化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玉器的具体功能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国宝玉刀

  甲骨文中的“玉”字同现在的“玉”字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点。小篆中写“玉”字时,三横等距;写“王”时,上面两横距离近。所以,偏旁部首中的斜玉旁也没有点。汉字中凡是带斜玉旁的字,其本义90%都跟玉有关。比如玖,意为仅次于玉的黑色美石。《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琼玖,就是美玉。再比如,理字的本义是制玉,瑞则是玉制的信物。

  从夏代起,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在这近2000年的时间中,玉器文化以及玉器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出现了用玉做成的兵器,作为礼仪性的兵器,它们代表了王权的力量、国家的实力。从存世的作品来看,此类兵器一般长65厘米左右。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国宝玉器七孔刀是夏代最重要的礼仪兵器,其特点之一就是七孔之间的距离是不等的。

  由于夏代距今年代久远,所以我们对夏代文物知之甚少。

  

  商代玉人

  商代开始,人类文明史进入了青铜时代。考古学上提起这一时期,不得不提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的商代妇好墓。墓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之一,是当时著名的女将军。在妇好墓中,共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有500多件佩玉。在商代,玉器有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等功能。妇好墓中,最重要的玉器是一个跪坐的玉人。它是一个圆雕(即立体雕)的玉件。在这件玉人后背左侧伸出一个柄形器,对于这个柄形器的作用,专家众说纷纭。其一,认为玉人就是妇好,柄形器是礼仪用具,是她在出席重要社交场合时佩戴的。其二,认为玉人是巫师,柄形器是法器。从商代开始,玉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周代统治者吸取了商代灭亡的教训,重新制定了一套礼仪,这就是《周礼》。《周礼》中规定了不同品质的玉的地位,使玉器有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周礼》对于祭祀也有特别规定:“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于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需要以礼仪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

  

  以玉殓葬

  一直以来,西周玉器的实物比较少,直到1992年晋侯墓地的发掘才改变了这一状况。晋侯墓地出土了一类重要玉器,即“玉覆面”。玉覆面是用织物衬底,根据死者的五官位置,将玉缝在织物对应的位置上,然后盖在死者脸上。据考证,最精细的一个玉覆面上竟缝制了79块玉。玉覆面延伸到后世,就带来了用整块玉和金属制作覆面殓葬的文化。

  到西周时期,玉器的佩戴又出现了特殊形式——组佩。所谓组佩,就是两块以上的玉放在一起佩戴。当时的组佩都采用了大量的玉,用丝线和玉璜(在组佩中起平衡作用)连缀在一起挂在身上。因为佩戴组佩,所以古人走路时玉佩之间互相碰撞会发出叮当的声音,《礼记·经解》中记载:“行步则有环佩之声。”

  从商代的神玉文化到周代的礼玉文化,这是一种进步。而到战国时期,玉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提供)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