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为玉
古代神话中的女娲补天用五彩石而非凡石,这表现了人类的一种美学追求。早期玉器的定义比较宽泛——美石为玉,即漂亮的石头就可以称之为玉。这体现了玉出现的基础,即由物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用“玉壶”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像玉一样高洁,可见诗人对玉的推崇。我们形容双方矛盾化解时,通常说“化干戈为玉帛”,“玉帛”本是国家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即丝绸、美玉,从而可知玉在历史上的地位。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它大致分为:童年——新石器时代、少年——夏商周、青年——秦汉、全民普及——汉唐以后共四个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是:北方的红山玉器和南方的良渚玉器。内蒙古赤峰的红山玉器的发现者是日本人鸟居龙藏。红山玉器的造型以鸟、兽为主,这表现了古先民对动物的崇拜,而C形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品种。此外,红山玉器大都带有一个孔,后人推测这个孔主要是用于悬挂,根据玉器大小或是佩戴或是用于祭祀。北京有一个收藏玉器的大家,他曾收藏了一大一小两块C形龙,大的曲长60厘米。后来,他把大C形龙捐给了国家博物馆。红山玉器中还有一种典型代表是玉猪龙,这种玉器的嘴像猪,身体像龙,还有两孔可以系绳。猪在原始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比如,“家”字中的“豕”字意即是猪,古人认为房子里有只猪才能称之为家。由于猪的重要地位,所以玉器中大量出现了猪的形象。
璧琮礼器
良渚玉器于1936年在浙江良渚镇发现,所以以良渚命名。不同于红山玉器以动物造型居多,良渚玉器中的礼器非常多,首推璧和琮。璧的造型外圆内圆。马未都曾和一位朋友在杭州看到一块璧。璧的主人说,这块玉是家传下来的,以前他的奶奶一直用它来压咸菜。马未都看出了玉的价值劝朋友买下,朋友用手摸了摸璧对马未都说,璧内的圆洞不圆,摸着不舒服。马未都解释道,这恰恰是它的特征,早期给玉打洞非常困难,工匠经常是先从一边打洞,然后再从另一边接着打洞,所以,圆洞内壁会有错位,这是良渚玉器的特点之一。
良渚玉器的另一类代表是琮。琮是外方内圆中空的。虽然宋代以后的史书上对琮有着明确记载,但是因为没有图,所以宋人以后都不知琮为何物。清朝乾隆时期,乾隆偶然发现了宫廷里收藏的琮,称它为虹头,这沿袭了古人的叫法。所谓虹头是车轴里的一个部件,也是外方内圆。乾隆因为异常喜爱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并命令工匠刻在琮的内壁上,然后又把一个景泰蓝套在里面,放在自己的案头上插花、插笔。
神秘刻纹
现在,良渚玉器中仍然有一道谜题未能解答,这道谜题就是良渚玉器上都刻有一个统一图案——神徽纹,它代表什么?现有三种说法:第一,它是人兽合一的形象,可能代表当时酋长的一个神化了的形象。第二,巫师骑在一个会飞的神兽身上。第三,图案整体就是个面具,作用是威吓。此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图案中非常纤细的阴刻线是用何种器材刻画出来的?在原始社会中,金属没有出现,图案是如何刻出来的呢?后来在出土的良渚玉器遗迹中发现了很多鲨鱼牙。有学者通过试验发现鲨鱼牙非常坚硬,可以在良渚玉器上刻画。此外,可能还有一种器材——玛瑙。玉器中,玛瑙硬度很高,而良渚玉相对较软。
红山、良渚玉器,主要用途都是殓葬,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的原始社会中都没有出现过,是我国独有的。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提供)
从古至今,人们常常用玉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如,用“亭亭玉立”形容漂亮的女孩子,用“玉树临风”夸奖潇洒的男人。另外,俗话“黄金有价玉无价”证明了人们对玉器的重视。人们不能忘记,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为得到赵国的玉器“和氏璧”,不惜以15个城池相交换,这足以显示出玉器的贵重。那么在数千年的岁月中,人们为什么会对玉器如此偏爱?红山古玉因为存世较少而价值连城,人们该如何辨别其真伪?良渚玉器上的神秘图案,又试图告诉人们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