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骨质疏松,很多人立即会联想到“缺钙”。为了防治骨质疏松,很多中老年人自行服用各类钙剂,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骨质疏松并非单纯“缺钙”。
人过中年,骨质疏松就很普遍。有关调查发现,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21%的男性和60%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8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100%都患有骨质疏松。
内分泌科专家介绍说,骨质疏松和肾虚有很大关系,骨质疏松患者除了适当补钙,还要考虑补肾。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缺钙,而是人体钙代谢出现问题,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问题。骨质疏松常常发生在中年以后,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老年人肝、肾、脾功能开始出现退化,进而影响人体内的正常钙质代谢,导致钙质的利用和转化出现问题。
传统医学也认为,肾主骨生髓,骨头的生长、发育、修复都要依赖肾精滋养。肾气是否充足,关系到骨骼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而一旦出现肾虚,骨髓就不再充盈健壮,骨骼也会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出现骨萎,表现为容易骨折,骨折后不容易恢复。
因此,老年人缺钙其实质多在于“肾虚”,故临床上单纯进行补钙治疗,常收效甚微。专家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关键在于“补肾”。中医学所说的“肾”,不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肾脏的排泄功能,而且还包括了许多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及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肾旺则骨骼强壮,肾虚则骨骼衰退,骨骼衰退的病理表现即为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现象。
实践证明,补肾可以强壮筋骨,其原理在于增加肾脏对活性维生素D3的转化,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补肾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加强骨的沉着,阻止钙“脱骨”和“钙迁移”的发生,有效地延缓骨衰老,防治骨质疏松症。许多人天天补钙,骨质疏松的症状却依然没有缓解,很可能就是因为忽略了补肾,影响了钙质的吸收、沉积,使补钙效果大打折扣。(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