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
一个不杀
分批释放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

  解放之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主要秘书有4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后来到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又增加了江青,于是,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这5位秘书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胡乔木

  田家英

  叶子龙

  陈伯达

  江青

  中共中央一支笔、政治秘书——胡乔木

  胡乔木,191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原名胡鼎新,笔名乔木。胡乔木于1941年担任了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并成为中央重要的笔杆子。

  乔冠华曾经到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进修,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在重庆《时事晚报》工作,撰写时事评论,就是此时他给自己起了笔名——乔木,当时他并不知道老同学胡鼎新进入延安并且也取名叫“乔木”。

  这么一来人们渐渐发现有两个“乔木”,于是称延安这个为“北乔”,称重庆那个为“南乔”。有人要他们其中一个更改名字,但是两个人都喜欢“乔木”这个名字,都不愿改动。于是便有了毛泽东为“二乔”断名这一趣闻。那天大家在毛泽东那里谈起了“南乔”和“北乔”的事,一致请毛泽东作出评判,毛泽东经了解后知道,是胡乔木先用“乔木”这个名字,而“南乔”乔冠华姓乔,“北乔”姓胡,于是毛泽东提出一个建议,“北乔”在名字之前加个“胡”字,“南乔”仍用乔木之名,从此“二乔”之间便有了区别。

  1951年6月,胡乔木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毛泽东指示以胡乔木的名义发表,这成为胡乔木的代表作。

  1956年的一天,刚刚从起草中共八大文件的忙碌中喘过气的胡乔木又陷入新的忙碌之中,毛泽东给了他一个重大任务:写一篇批驳赫鲁晓夫的大文章!事情源于苏共二十大中苏两党的分歧,胡乔木奉命起草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该文发表以后,一时间震动了国内外,毛泽东不止一次地称赞过“再论”,这篇文章也成为胡乔木一生笔耕的巅峰之作。这时的他,不仅仅是“中共中央一支笔”,已经是“中共中央大手笔”了。

  总管家、日常秘书——田家英

  田家英于1948年10月经胡乔木介绍,来到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作为毛泽东的日常秘书,田家英把主要的精力与才华都用于协助毛泽东的工作上。他事无巨细,凡是毛泽东需要他做的他都尽力做好,从起草文件、下乡调查、处理信访直至保管存折,可以称得上是总管家。

  1965年的寒冬,毛泽东来到杭州。这一年12月他在杭州召集5位“秀才”:陈伯达、田家英、胡绳、艾思奇、关锋开会,要他们每人为一本马列经典著作写序,由于那天毛泽东的情绪非常好,便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所聊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写序的范围。毛泽东谈着谈着忽然又转移了话题,针对1965年11月的《文汇报》所载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12月8日的《红旗》杂志所载戚本禹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毛泽东说了一段评论式的话,在他谈话刚一结束,陈伯达就把这事告诉了江青,于是原本只作为毛泽东随口而说的话却被要求整理出谈话纪要,于是这一任务便落在了田家英的身上。田家英删去了毛泽东关于姚文元和戚本禹的那段评论式的话,此时的田家英完全是出于正气、正义而删的,不料他的这一举动却触怒了江青一伙,于是他们给田家英安了一个在当时足以被置于死地的罪名“篡改毛主席著作”。

  1966年5月,被逐出中南海给田家英以沉重的打击,他在遭受陷害时以死相抗,他离世之际不过44岁。1980年,田家英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长期追随的人、机要秘书——叶子龙

  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193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从那时起一直到1962年,叶子龙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长达27年。他忠厚诚挚的品格,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次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称赞。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冒着很多常人所无法想象的风险,同时也要有异乎寻常的勇气。叶子龙在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时也曾被人诬陷过,这就是所谓的“窃听器事件”。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作为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有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毛泽东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强烈的目的性,从不做无用的事,不说无关痛痒的话,所以对他说过的话要格外留心。进城以后,叶子龙总想尽可能地把毛泽东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为此他想过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采用录音的方法。1956年以前,机要室没有现代化的录音设备,为此,叶子龙几次与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谈这个问题并请示周恩来筹划录音工作。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机要室便陆续购买了录音设备,并培训了专门的录音人员,不料这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诬陷成所谓的“窃听器事件”,说是在毛主席身边“搞特务活动”,是“为彭、罗、陆、杨反革命集团搞情报”,在这所谓的“秘密录音”一案中,不仅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干部和机要室的许多同志被迫害,还株连了中央和地方单位的一些负责人,使许多好同志蒙受了不白之冤,叶子龙也受到株连。

  野心家、政治秘书——陈伯达

  在毛泽东众多秘书当中,陈伯达是担任秘书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共达31年。

  陈伯达1937年到达延安。在延安一次座谈会后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他手中的笔一直在写文章:民主革命时期,他写下了《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四大家族》《评〈中国之命运〉》等,解放后他又写下了《论毛泽东思想》《斯大林和中国革命》,参与起草了“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蒋介石、建设新中国的胜利大进军中,陈伯达在毛泽东的统率下也曾经作出过一些贡献。

  在随毛泽东出访苏联时,陈伯达爱出风头、争强好胜的缺点暴露无遗。

  那是在一次与斯大林会谈的时候,毛泽东谈起了蒋介石,这时斯大林忽然对陈伯达说:“哦,我读过陈伯达同志的《人民公敌蒋介石》。”陈伯达本来一直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当他在听到斯大林提及他的著作时非常高兴,还未等翻译把话说完,懂俄语的陈伯达已经放声笑了。

  斯大林把注意力从毛泽东转向陈伯达,斯大林甚至举起了酒杯走到陈伯达面前:“为中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陈伯达同志干杯!”陈伯达也举起酒杯回敬道:“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斯大林同志干杯!”这时的陈伯达已经忘乎所以,为自己在最高级会谈尚能这么大出风头而兴高采烈,这明显违背了基本的党际交往规则,因此事后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批评。

  陈伯达善于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在“文革”中红极一时,成为中共“第四号人物”,是中共九届政治局5位常委之一,同时又是臭名昭著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组长,“文革”初他曾经是江青的亲密伙伴,后来又倒向林彪,成为林彪的“军师”,堕落成为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之一,犯下了严重的罪行,成为历史的罪人。

  夫人、生活秘书——江青

  江青,1913年生,山东诸城人。她与毛泽东结婚后,名义上是中央军委办公室秘书,实际上就是照料毛泽东的生活,当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在婚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她还扮演着“贤妻”的角色,但是江青本质上是一位颇具野心、不安分的女人,在地位巩固以后,她便渐渐得意起来,她利用其“第一夫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其以前的文化专长,开始干预起政治来。她出任“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批判电影《武训传》使她终于得以崭露头角,这令她颇为得意,从此江青便开始越出她应有的职权,步入了政坛。

  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时,正式决定任命江青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在提名江青时,毛泽东曾表示反对,说江青不行,常委们经过讨论,认为毛泽东的生活秘书还是由江青担任比较合适、方便,就这样江青有了一项正式任命,即毛泽东的生活秘书,此外她还有两个职务,即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文化部电影局顾问,她就利用这些原本不应属于她的政治职位与地位紧紧盯住局势的发展,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用价值的机会。

  多行不义必自毙,江青在“文革”期间倒行逆施,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不满。毛泽东多次对她进行严厉批评,并警告她和张春桥等人不要结成“四人帮”。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江青等人更是加紧了夺权的脚步,但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义,江青最终还是受到了人民的惩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郭省娟)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