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经济建设,不久,又投入抗美援朝战争之中。此时,被解放军俘虏的900多名战争罪犯正在全国各地的监狱里关押改造。
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的号召,提议“政协会后,可放十几个战犯看看”。
◆毛泽东提出:一个不杀,分批释放
就特赦战犯问题,中共中央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了意见。3月14日,在全国政协二届十九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又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的原则作了特别发言,他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杀他们是容易的,杀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再起积极作用,只能起消极作用。”
对于怎样释放和何时释放战犯,当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立即全部释放,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逐步释放。
周恩来说:“虽然前一种意见处理起来很简便,但工作不完满,收获也不大,一下子轰动一时,过去后就没有下文可做了。我们要影响台湾还是一步一步地来做好,先放一些,看看有效没有,放出后的工作也要循序渐进。”
◆战犯们给毛泽东写了感谢信
1959年9月1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对于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犯,可以特赦一批。
9月17日,二届全国人大九次会议讨论并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这个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功德林一号关押的战犯,他们欣喜若狂,无比激动。10月2日,他们还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他们的兴奋和感激之情。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在各地的战犯管理所召开了特赦释放大会,宣布了特赦释放名单,发放特赦通知书。首批共释放了33名战犯。
◆554名战犯获得了新生
从1959年开始到1975年,中共中央先后分7批共特赦国民党战争罪犯554名,其中国民党高级将领200余名。
特赦后的国民党战犯中的许多人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还有一批人被安排为地方政协委员、常委。他们参政议政,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5年,最后一批战犯被特赦后,有10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申请去台湾与家人团聚。他们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批准,政府有关部门还帮助他们办理手续,发给他们足够的费用。但是,台湾当局却认为这是中共的“统战阴谋”,回台的10人是共产党派去的“间谍”和“统战分子”,因而拒不接纳,并声明“绝不上当”。
由于台湾当局的极端恐惧和百般阻挠,申请回台的这10个人最终没能与家人团聚。(厚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