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了接受和解的原告外,尚有原中国劳工遗属曾在此前严正表示拒绝接受和解条件。他们称,西松建设公司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提出和解,却坚持将“中国人已放弃对日索赔权”写进和解条款,甚至强行将拒绝这一错误和解的几名中国劳工拉入和解范围。27日上午,7位劳工亲属在京召开发布会,再次谴责西松公司的“绑架”式和解,公开表示要与西松建设公司“斗争到底”。
在发布会现场,劳工遗属举着已故劳工的遗像,一张张黑白照片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着主人的抗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至少将近4万名中国劳工被强掳至日本,分别在三菱、三井、鹿岛、西松等35家企业的135个事业所做苦役。
代理几名劳工打了十几年对日索赔诉讼的中方律师康健告诉记者,1997年,他们就在东京地方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及西松建设等公司,每人索赔2000万日元。经过长达十年的诉讼,日本法院虽然认定了日本国家及其企业奴役中国劳工的不法行为,但以超过时效为由驳回诉讼。而在其他的中国劳工对日索赔中,也均被日本法院以“中国人已放弃对日索赔权”为由驳回。
2009年上半年,曾强掳中国劳工的西松公司从其公司经营策略等多方面考虑,希望与中国劳工以和解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西松公司曾获得日本政府高额补偿金,折合现值9.2亿日元。中国劳工受害者一度认为看到了日本企业的诚意,但没想到该公司坚持将日本相关法院认为中国人请求权(即对日索赔权)已放弃,可给中国人适当救济,这一错误判断写入和解条款,并以此作为与中国劳工签订和解协议的前提。
随后,7名劳工发表声明,拒绝西松公司的和解条款,要求和解条款中不包括7名劳工的人数和金额,但西松公司置之不理,甚至在昨天到当地法院确认和解条款,“解决”183名劳工的救济,折合人民币每人4万余元。
康健告诉记者,西松公司实际上根本没有与中国劳工和解的诚意,目前他们的和解条款,实际是拿出一点小钱,来买断劳工的索赔权。而中国劳工方面如果签字,就等于接受了“请求权已放弃”这一错误判断,历史遗留的重大人权侵害就用此方式被抹平。
分歧
有劳工家属拒绝接受和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