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
都说“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但对于罗彩霞而言,她所争取的正义不仅是迟到,而且是遥遥无期。“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曾是全国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舆论关注并未改变罗彩霞的困境,因为她还没要到一个说法。
“罗彩霞事件”并不复杂,法院一拖再拖,其中有无利益纠葛及难言之隐?今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表示,“普通老百姓要尽可能少打官司”,但对于罗彩霞这样的普通百姓而言,除了打官司,她没有其他办法去要回自己的身份。然而,漫长的等待已经动摇了罗彩霞的法律信仰。
4月26日,罗彩霞在博文中写道:“不料掀起如此大风波的案件一年后仍无开庭音讯。那一刻,忽地萌发了撤诉的念头。”“罗彩霞事件”后,类似事件不断被曝光,罗彩霞也接到很多受害者的求助电话。值得深思的是,她的建议是不鼓励受害者去打官司,“等的时间太长了,或许,私下解决更好。”
与官司的漫长等待相比,失去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信仰,这才是最可悲的。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失去对法律的信仰,无非是一些本应及时审判的案件被打入“冷宫”。而对于这些“骨灰级”官司,法院方又很少受到问责。一些人经不起这漫长的等待,最终只能撤诉私了。
“罗彩霞案”为何被法院打入了“冷宫”?受理法院没给出任何解释。法院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傲慢的背影。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说,她起诉王佳俊、邵东一中等八被告的案子立案已近一年,开庭时间仍遥遥无期,法院没有给出任何解释。(5月5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