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虫子”检测蔬菜,谁该汗颜?
取消加分有损政府公信力
飞行员资质造假,谁该为此负责?
新西兰强震之后没有英雄
大学生村官
不应是当公务员的跳板
家属并非扫黄“第二战场”
招录透明最关键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属并非扫黄“第二战场”

  □张东宁

  

  杭州拱墅区祥符派出所在扫黄前给有卖淫嫌疑的“发廊女”家属发告知信,警方称此做法是想从源头上杜绝非正规休闲店的卖淫活动。而被问到为什么不给嫖客家属写信时,警方称嫖客行为属临时性,只要杜绝了提供者,自然也没了消费者。(9月6日《东方早报》)

  诚然,警方这一纸家属告知信是出于善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并引导“发廊女”回归正途。但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想起不久前“小姐们”被当众游街的新闻。究竟执行正义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践踏人的尊严?相比之下,家属告知信显然更“平缓”,理应得到更多人理解,只可惜,这种方式也有欠妥之处。在没确定这些人是否有违法行为时,给其家里发一封极易导致误解的信,已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人性化从何谈起?

  社会正义理应持续,社会风气也要纠正,只是不应用边缘化的方式去处理,而要从根源上去解决。“发廊女”的出现绝非偶然,许多“小姐”也只不过被迫在一些“中介”的夹层中生存,更多情况下,她们只是链条中的一环,一个工具。警方需要关注的正是这些源头,并予以不间断的打击,“小姐”需要的是教育与引导,而非替罪羊的恶名。

  维护正义要紧,尊重人性更不可忽视。一纸家属告知信能起何作用,尔后“发廊女们”又将何去何从,这便是现今的纠结所在。只有根除社会痼疾,方可拯救无数年轻的灵魂。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