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潇潇
高考已过,对于许多刚卸下高考重压,从紧绷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的考生来说,面对近三个月的漫长假期,该如何度过可能有些迷茫。近日,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家有大学生的家长对记者说,这三个月假期正是教孩子理财的最佳时段,教孩子算好大学生活经济账,同时也帮孩子补上以往缺失的理财必修课。
如今,大学的费用逐年递涨,已成为许多普通工薪族家庭的主要开销,供养一个大学生变得越来越昂贵。一些有远见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买了教育基金或教育保险,或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其实,最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钱,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花钱,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只有这样,家长在未来的四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里才能真正放心。2007年把自己儿子送进大学的王昆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她的家庭消费经验,一般大学第一年要交的学费和其他杂费的费用较高,这部分钱适合存放在活期账户里。对于以后每年的学费,则可以选择存成1年、2年或3年期的定期存款,存款到期时正好赶上孩子每个学年开学用钱的时候,既经济又划算。
王昆建议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和理财经验。在高考后的这个暑假,父母可培养孩子们独立理财。比如告诉孩子家庭的财务状况,把家中使用的理财手段等都可以传授给孩子。通过交流与灌输,使孩子对理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了解怎样算自己以后大学生活的经济账。
现在培养 早做准备
精打细算 学会花钱
李怀鑫是今年的一名应届考生,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对马上开始的大学生活做一些理财规划时,李怀鑫带着有些诧异的表情告诉记者:“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刚刚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的准大学生们来说,即将面临每个月自己掌握各种消费,如何学好理财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困惑。记者经过了解发现:目前很多高中生还没学会用钱精打细算,他们大多数手中掌握有较大额的压岁钱和零花钱,但存在着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
鹤壁市淇滨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的赵文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精打细算,学会花钱对于学生们来说很关键。”在孩子们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节流是最好的理财之道。从现在开始让准大学生们有意识地去学习记账和简单的编制预算。可以把每月的花费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对今后的开支做出适时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赵文涛还特别提醒准大学生们要学会利用学生身份这一特殊资源。现在很多地方都针对学生推出了许多的优惠政策,让学生们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优惠。如:寒暑假火车票的减价,许多旅游景点只要学生本人凭有效证件就能享受优惠等。
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家教等实践活动,对于准大学生来说,不仅积累了社会经验,对将来毕业找工作也有帮助。赵文涛强力推荐“努力学习,多拿奖学金”这一招。学习是为将来投资,而每学期数千元的奖学金也非常诱人,况且努力学习还可以减少去校外消费的次数,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用卡消费 养成习惯
刘华玲女士的儿子同样是今年刚刚参加过高考,她说,自己的孩子花钱从来没计划,属于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的“败金”类型,想到一次要让孩子带走那么多钱自己支配,很让人不放心。对此,赵文涛提醒,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挑选办理交费的银行,由于高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银行在全国的网点数量、其网上银行性能、合作高校数量以及总体服务能力等要素需认真考量。
赵文涛告诉记者,家长可以每月按时给孩子生活费或者一次性存一学期的生活费,并和孩子约定好每月能花多少。同时也可以利用主附银行卡的特点,父母持主卡,孩子持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账户。家长凭主卡存款,子女凭附卡取款或消费。这样,家长可以通过查看银行卡取款或消费记录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消费情况,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赵文涛还建议家长们尽量不要让刚走出家门的学生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应把学费、生活费提前存入银行卡内,这样既可以避免路上丢失或是被盗等安全隐患,也可以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