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海:花样翻新的“高考移民”
重庆:31名假民族考生被取消高考加分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09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31名假民族考生被取消高考加分

  ■可怕的11%

  

  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有关规定,重庆市招办从5月25日起,在招办公众信息网上公示了全市2009年高考招生各类加分考生资格名单,6月9日,高考结束第二天,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招办、重庆市市长信箱、重庆市政府信访办等多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巴蜀中学在今年高考报名中弄虚作假,有200多名学生以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身份报名获取加分,并且主要集中在巴蜀中学文科1班、理科31班、理科32班三个“实验班”。这一消息随即引起接访部门的重视。 

  根据《重庆市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相关规定,重庆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含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20分的高考加分照顾;散居在汉族地区的重庆少数民族考生、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汉族考生,如报考重庆高校,则可享受5分的高考加分照顾。 

  重庆市监察局立即牵头组织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民宗委、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招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就此进行调查。“不仅仅针对巴蜀中学,也对其余6所重庆市直属中学民族生的身份进行核查。”重庆市招办主任邱可说。根据在学校和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的实地调查结果,重庆巴蜀中学有77人享受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其中6人民族身份存在问题。

  调查组发现,除了信访中涉及的巴蜀中学,还有5所市直属中学有民族身份存在问题的考生:

  重庆一中享受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学生50人,8人存在问题;重庆南开中学31人,8人存在问题;重庆八中21人,2人存在问题;重庆育才中学23人,1人存在问题;四川外语学院附中13人,3人存在问题。

  据此统计,在重庆直属学校中,有约11%的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身份存在问题。

  ■层层关卡,难卡隐形作弊

  

  重庆市联合调查组介绍,成功违规变更考生少数民族身份的原因有四种: 

  一是个别家长和有关人员法纪意识淡薄,违规从异地迁移考生户口到聚居地并更改民族身份;二是少数区县个别户籍管理单位把关不严,违规将散居地民族考生户口迁移到民族聚居地报名参考;三是个别区县有关部门把关不严,将不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民族身份变更为少数民族;四是个别县的少数民族乡成立时间短,制度不完善,审批不规范。由于变更方式、方法隐蔽、分散,这些行为未被及时发现。

  违规更改民族身份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的作弊方式,真的隐形到难以察觉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先,未经地市级以上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审核统一和地市级公安户政部门审批,公安派出所不得办理公民民族身份变更手续;其次,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居民户口簿与居民身份证内容必须一致。

  照此规定,试图更改民族身份的考生或家长,需要伪造父亲或母亲的民族身份证明,通过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审查,经公安部门审批,同时更改考生的户口薄和身份证,在高考报名点老师的监督下,报名参考,获得加分资格。

  然而,31名民族身份存在问题的考生,却顺利获得加分资格,层层关卡在他们面前形同虚设。

  ■还有多少隐形作弊正在进行?

  

  据介绍,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已掌握了对31名考生变更少数民族身份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市委、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待分清责任后,将严肃处理责任人。

  记者注意到,在重庆联合调查组的原因分析中,多次出现“违规”、“把关不严”等字眼。这传递着一个信息:违规变更高考考生民族身份,是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手握权力者的渎职。多次出现的“违规”、“把关不严”、“审批不规范”等内容,“个别”、“有关”等字眼,巧妙掩饰了是哪些户籍管理单位、哪些区县和部门在隐形作弊。  (茆 琛)

  6月23日,为期一个月的重庆市2009年高考招生各类加分考生资格名单公示期结束。经群众举报,31名享受聚居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考生民族身份存在造假问题,其加分资格被取消。 

  6月22日下午5时30分,离重庆高考成绩公布还有两天时间,离高考招生各类加分考生资格名单公示期结束仅有一天,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2009年高考招生少数民族加分问题的调查结果。一度在网络中被热议的“重庆巴蜀中学200多学生以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考生身份报名获取加分”经调查不实。

3上一篇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