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法制周刊·要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招工诈骗披上“合法”外衣
诈骗手段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规范中介企业 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7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据统计,2007年至2009年6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审查起诉以招工为名实施诈骗案件13件40人,其中2007年4件13人,2008年至今9件27人。在海淀区检察院所办理的招工诈骗案件中,绝大多数受骗人数都在数十人以上,最多的达到了270多人。

  海淀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大多数招工诈骗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动向是,招工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注册有合法的企业。

  “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是在合法经营过程中因为经营困难而被用于招工诈骗,另外还有一些在成立之初就是为招工诈骗做准备的。这些企业或者自己直接虚假招聘骗取入职费,或者充当中介,通过为应聘者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而收取中介费,而后一种诈骗方式在实践中更为普遍。”这位负责人说。

  不法分子为何要以合法公司的名义实施诈骗活动?“这主要是由于招工诈骗属于涉众类犯罪,需要一定的客观环境伪装,单独一个诈骗人很难承担起招工所需的各种角色。”这位负责人给记者举例说,在李某等4人虚假招聘家教诈骗案件中,发布中介广告、接待、签合同、收款、冒充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由多人扮演,诈骗分子之间分工协作,使得众多受害人陷入他们的圈套。

  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被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校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过程中被骗,另外一种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对外求职的过程中被骗。在校大学生兼职一般集中在家教、抄录员等不会影响其正常学习的行业,但是他们找这些工作往往是通过街头小广告、网络聊天等非正规的途径,因此极易上当受骗。

  在海淀区检察院提供的一起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伙同他人在北京市各大高校广泛张贴虚假的介绍家教信息,向前来找工作的人员提供虚假信息并与之签订合同协议书,还冒充雇主与受害人联系,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骗取140余名在校大学生共计2万余元的“建档费”与“课时费”。至于毕业的大学生对外求职被骗,则集中在待遇丰厚的行业,如影视业。这些行业的高收益往往吸引了众多盲目求职的大学生,因此也成为诈骗分子关注的对象。

  在服务行业,KTV公关招聘诈骗现象突出。据介绍,KTV公关由于收益丰厚,额外收入较多,吸引了大量抱有不劳而获想法的男女青年投身其中,但由于这个行业的规范性差,灰色区域较多,受害人在被骗后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公权力的救济。

  检察院的调研显示,有很多受害人属于失业、无业青年以及流动人口。很多案件的受害人绝大部分是由于先前失业而再次寻求就业的人,或者是自学业终止后就没有就业的人员以及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这些受害人往往学历层次不高,也缺乏适合社会需要的某项技能,在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上往往成为被忽略的人群。但是基于生活的压力,这部分人求职心切,迫切想找到工作的愿望往往使他们放松了对诈骗分子的警惕。

  招工诈骗新动向:诈骗人往往注册有合法的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