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的一次手术,致使他的家庭陷入困境,一场爱心捐助才得以让儿子继续学习。一年前,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身患胃癌并进行了胃局部切除手术。“我已经一无所有,剩下的时间也不多,我能想到的回报社会的方式就是捐献遗体!”9月11日,胃癌复发癌细胞扩散已经到了晚期的杨建(化名)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自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后,如释重负地跟记者说,这是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心愿了。
今年54岁的杨建是一名退休人员,14年前他被检查出患了食道癌,后来在安阳做了一次大手术。手术后,身体一向很健康的他,体质越来越差。去年,他又患了胃癌,再次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没多久,癌细胞转移扩散,今年7月,杨建又住进了医院。这次的检查结果令他的家人伤心欲绝,因为杨建已经没有继续治疗下去的必要了。
接下来,杨建的一个决定更是让家人始料不及。“我死后,想把遗体捐献出去,既可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还可以供医学教学和科研用,培养医学人才。”杨建的独子理解父亲的心思,强忍着痛楚答应下来,但杨建的妻子及兄弟们却都想不通,称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人死了总不能连个囫囵身子都不留。杨建说,他是共产党员,一个唯物主义者,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知道,人死了,一把火烧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不把自己有利用价值的地方留下来呢?
在杨建的坚持下,家人同意了他的意见。后来,经过市红十字会联系,9月9日,杨建与家人郑重地在河南省公民自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字,同意将杨建的遗体捐献给郑大医学院人体馆。
在医院的病房里,已经无法正常进食的杨建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但看上去精神好得很。他在跟记者交谈过程中,不时还发出朗朗的笑声,如果不知道的话,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人。
他一直跟记者强调说,他所在的企业不太景气,爱人又没有正式工作,14年前的那场病让他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当时,社会组织和许多热心人为他家发起了爱心捐助,他电大的同学和他所在的企业也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出钱出力。更让杨建感动的是,有不少好心人无私地资助他儿子上学,直到儿子义务教育阶段结束。这些事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现在是他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医学院都需要用人体标本进行教学和科研。但由于长期以来受旧观念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捐献遗体,相关的课程只能用模型来代替,效果和人体标本差异很大。如果能有更多像杨建一样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行列,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