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者的话:
军队成群结伙放肆劫掠
北京“奸民”参与抢掠
法国强盗很疯狂 英国强盗很“专业”
“战利品”大拍卖 成交价高得令人咋舌
亘古浩劫
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址。
无标题
《圆明园劫难图》(局部)孙韬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强盗很疯狂 英国强盗很“专业”

  当时在法军当翻译的莫里斯·伊里松于1886年即圆明园遭劫26年后,写了一本《一个赴华翻译的日记》,他在书中用了两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大掠夺。伊里松还对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抢掠方式加以比较,他津津乐道地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条不紊。

  “法国人堂而皇之地抢,而且都是单独行动。英国人比较有条理,他们能很快就明白应该怎么抢,而且干得很专业。他们都是整班行动,有些人还拿着口袋,都有军官指挥。有个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细节,就是那些军官都带着试金石。见鬼!他们是从哪儿弄到的试金石?”伊里松写道。

  军官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有可能在巴黎和伦敦高价出手的“奇货”。英军中的印度籍士兵则对衣物、丝绸和皮货,还有各种首饰更加喜欢。对瓷器感兴趣的人不多,因为那东西易被打碎。有心垂顾稀世画卷的人就更少了。

  伊里松将对圆明园宫殿的抢劫行动称之为“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梦”:“面对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开眼界,想忘都忘不了。人头攒动,肤色不一,类型各异;那是世界人种的大杂烩,他们一蜂窝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银财宝扑去;他们用世界上各种语言欢呼喊叫着。时不时有人呼叫:‘救火!’人们慌忙赶过去,东西掉得满地都是,火舌舔噬着宫殿的豪华内壁,大家用丝绸、锦缎床垫和皮货压熄火焰,那真是一场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梦。”

  夜幕降临时,伊里松在回营房的路上遇见一些士兵,他们个个满载着“战利品”,五花八门,其实他们肯定带不走这些东西。“英军军营里的人也同样很多,但一切都极为有序。而在我们这儿,整个就是个化装舞会。炮兵们回来时,个个身上都裹着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清朝大官的朝珠。英军那边则把东西都码放在各个营帐里。”

  伊里松还写道,孟托邦将军在法军军营里,在扮成大清国官员或公主的士兵中走来走去,像父亲一般规劝他们把那些华丽俗气的旧衣服脱去,把那些笨重的“战利品”扔掉,并向他们许诺说,到了北京城,他们会搞到更好的物件。炮手迪博斯克拉尔服从命令,把已经抱在怀里的东西,包括满满一桶首饰,统统扔到了地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