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鲁迅作品成鸡肋?
荥阳之举疑是
一场慈善秀
是“全民慈善”
还是向全民“索捐”?
荥阳之举不失为
一次有益尝试
鲁迅作品为何减?
权力慈善?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荥阳之举不失为
一次有益尝试


  看到《河南商报》报道:河南省荥阳市出台措施,将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把荥阳打造成“慈善城市”。

  此事一经报道,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评论,对此提出质疑,但我个人认为荥阳此举不失为健全慈善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我们知道,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余秋雨捐款门”,虽已满城风雨,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一个具体的结果。如果我们有一个非常健全的慈善机制,怎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较迟。“十一五”规划提出了“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的要求。2005年11月,民政部明确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措施。至2008年9月,我国陆续设立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领导、协调、管理机构。近年来,慈善事业在我国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国内慈善组织数量很少,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普遍有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种大背景下,政府通过发挥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筹集更多慈善资金,帮助更多困难群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做法。

  看看荥阳市的做法吧:搭建“慈善超市”、“慈善药店”等十大载体,健全慈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由纪检审计部门组成的慈善款项管理监督组织,定期向社会公布监督结果。一条主线就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监督,而政府的介入,可以更好地把慈善事业置于阳光之下,保证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执行力。

  有了慈善的土壤,才能让慈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只有健全了慈善机制,才能把我们的慈善心、公益心、博爱心编织成慈善网,才能使我们的慈善心得到制度的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共鹤壁市委宣传部 大河网主办 鹤壁日报社承办 新闻热线:(0392)2189926